黄加绿等于几?
是圆锥形吗?
哪首歌是梦龙雪糕的味道?
这些毫无逻辑的问题,
因为一种情况变得合理且浪漫,
--“通感症”(Synesthesia)
△普通大脑和通感大脑
在“通感者”的眼里,
数字可能代表不同的颜色,
人名是叫得出名字的几何图形,
音乐会带来味觉的直接联想......
这是一种具有神经基础的感知状态,
表示一种感官刺激或认知途径
会自发且非主动地引起另一种感知或认识。
与其说这是一种精神疾病,
我更倾向于觉得是神给的礼物,
无聊世界的被动叛逆技能。
举几个典型栗子,你们就明白了。比如上面左边这幅图,
你能一秒看出所有数字2吗?
“通感者”看到的则是右图的效果,
数字2显而易见。
有些“通感症”数学天才面前,
数字是几何图形,
别人做起来很复杂的题,
有时在他眼里就跟拼图一样简单。
这是Sarahbartell的通感色彩表。
她说“s比较奇怪,
当它在词中或词尾的时候,
跟a的颜色很接近,
这时它是正红的,显得自信力;
而当s出现在字首的时候,
它就变成了淡蓝色。
因为自己的名字以S打头,
这整个名字都呈现淡蓝色,
让人感觉黯淡、虚弱、容易屈服。”
食物名字也可以产生形状色彩,
如上图中第一个是“榛子”,
有“通感者”就会联想到墨绿色的倒三角。
甚至月份也是有颜色的,
“通感者”可能会自个儿琢磨:
“本来预产期是褐月的,
谁晓得橘月就生了。”
最让我羡慕的“听觉-味觉”的情况了。
我们开头放的歌是Johnnycash的,英国一位“通感症”编辑表示:“尝起来像苹果片。有些是炸过的,有些是生的。听他的歌,我经常能尝到电水壶的塑料底座味。他的声音比较粗哑,可能跟这一点有关。”△大家听听歌随便吃点吧,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
MelissaMcCracken也是个典型,
很早之前还刷爆过朋友圈。
她把听到的音符都变成了跳跃的画作。
△列侬的著名专辑
△吉他圣手的小翅膀
△Radiohead的业力轮回
“通感者”在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通路间,
存在着异常的神经连接。
比如当看到“星期三”这个词时,
视觉系统内专司形状信息处理的细胞作出反应,
然后通过异常的神经连接,
本应只对咖啡色信息进行处理的细胞同时兴奋起来,
结果便是咖啡色的“星期三”跃然纸上。
基于同样的道理,
Melissa的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间的异常连接,
带来了她笔下充满节奏感的图画。
当然每个“通感者”呈现的效果都不一样,
有科学记录的通感症种类就约有50种,
上面只是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有的具备其中一项,
有的同时具备好几项,
看见的色彩形状,尝到的味道,
感受的距离......也具有多样性。
再浪漫点的甚至看得出时间远近,
月正对身后2、米处,
8月在右手两点钟方向,大概50米。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
人的大脑是通过不同分布的部位,
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的,
其本身就有个互相链接的特征。
在早期发育过程中,
人类大脑并不是生成新的神经链接,
而是将已有的神经链接进行修剪,
从而让各感觉系统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
最终实现分门别类地进行信息处理,
最大化地提高效率。
按这个逻辑捋,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通感:
母亲的乳汁除了是香甜的之外,
可能还带有美好的颜色,
奶奶唱的摇篮曲可能也散发迷人的芳香。
“通感者”们因为某种原因,
将一些多余的链接保留了下来,
使他们成人以后也能保有童年时的独特感受。
“通感症”在女性及有创造力的人身上更为常见。
目前有调查说“通感症”约占人口的4%比例,
也有专家指出大约每人当中有1位。
而且大多具有家族遗传性,
可能是显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就有“通感症”,
他经常跟他妈争执字母"b"是黄褐色还是橘红色的,
"t"属于淡黄绿还是浅蓝色。
很显然,他妈也是个被命运选中的人。
也有个别因服用神经药物、中风、颞叶癫痫发作、
失明或失聪而出现的“通感症”,
这可能就是上帝开的那扇窗了。
这种意外的算“偶发联觉”,
纳博科夫和他妈属于“先天联觉”。
最开始达尔文的表弟发表关于“通感症”的研究,
大家还觉得这肯定是嗨药了才会出现的症状。
不过大部分“通感者”都觉得得这“病”没啥,
至少天生就不会泯然于众人,
不影响日常生活,也能看到更有趣的世界,
只要别走向中二就行。
△说来羞耻,我当年玩的偶像养成类游戏里某御用角色,也能通过声音和味道感受颜色......
怀疑自己有数字-色彩类“通感症”的朋友可以做个测试:
1.随意打乱0--9十个数字(或字母),
找人念给你听,每个数字中间间隔S;
2.读完后,写下这个数字是什么颜色或图形;
.过两个星期,再次随意打乱顺序,重复以上步骤;
4.对比2和的答案,全部或者几乎全部吻合的,你多半就是幸运儿了。
欢迎大家留言来和听见梦龙雪糕的编辑交流心得!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