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ke.hui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和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年,全球约有万人死于CVD,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在我国,CVD患者约有万,CVD相关死亡约万。
数十年来,沉重的CVD负担,推动着其危险因素的不断探索。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杂志刊文指出:-年全球归因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的CVD死亡负担持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号称冠心病的等位症,是CVD的主要危险因素。
截止至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4.15亿,据估计,到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6.42亿,而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研究显示: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约5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CVD,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增加7.5倍,CVD和糖尿病同时存在死亡风险增加18倍。
因此,因代谢性因素所致的心血管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被认为是有别于其他心脏及其相关疾病,即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CardiometabolicDisease,CMD)”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CardiometabolicDisease,CMD)是近年来由学者们提出的一种新的疾病分类,其确切的定义尚未完全阐明,不同学者对这一疾病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
《EuropeanHeartJournal》:人体中各种代谢功能异常,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所致的心血管疾病或代谢性疾病。
目前普遍较为认可的定义为:心脏代谢性疾病开始于生命早期表现的胰岛素抵抗、RAAS系统激活、炎症反应的活化等代谢紊乱特征,然后发展为临床上可识别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高血压前期、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等高危状态,最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关于CMD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分期并无明确描述,直至现在,仍无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集中分析CMD合适的诊疗方案。据目前文献报道,关于CMD的临床分期主要有两个版本。
11、来自加拿大皇家医学会院刊《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
第0期:没有明显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临床症状、与肥胖有关的身心健康的影响。
第1期:出现肥胖相关的亚临床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前期、空腹血糖受损、肝酶异常)、轻微的临床症状、轻微的心理或功能受限。
第2期:存在与肥胖有关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中等程度的日常活动受限。
第3期:出现终末器官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衰、中风)、较重的功能受限和心理障碍。
第4期:肥胖相关慢性疾病所致的严重功能障碍、严重的心理障碍。
12、来自杂志《Obesity》
第0期(代谢健康状态):无危险因素存在。
第1期(1-2个危险因素)
存在下列1-2个危险因素:
(a)大腰围(男性≥厘米,女性≥88厘米);
(b)血压升高(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或服用降压药;
(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性1.0mmol/L或40mg/dL;女性1.3mmol/L或50mg/dL)或药物治疗;
(d)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升高(≥1.7mmol/L或mg/dL)或药物治疗。
第2期(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前期)
仅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a)基于四个危险因素中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代谢综合征:大腰围、血压升高、HDL-C降低和甘油三酯升高;
(b)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5.6mmol/L或mg/dL);
(c)糖耐量异常(IGT: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mg/dL)。
第3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
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之二种以上:(a)代谢综合征;(b)IFG;(c)IGT。
第4期(2型糖尿病和/或CVD)
存在2型糖尿病和/或CVD:
(a)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mg/dL或接受抗糖尿病治疗);
(B)CVD(心绞痛或心血管事件后的状态,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缺血性中风、外周血管疾病导致的非创伤性截肢)。
由于目前无临床指南或者专家共识对CMD的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案更多根据其发病机制进行相应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主要是对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的积极干预降低CMD的发病率及致死率。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为一类由代谢性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所致的心血管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的统称。
尽管目前没有指南或者专家共识所推荐的治疗方案,但是对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的干预尤为重要。
Referances1.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