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防范于未然必不可少。
一、口腔溃疡,心脏病的征兆
大家对口腔溃疡并不陌生,喷一些西瓜霜,或补充一些维生素,有些朋友干脆硬挺就挺过去了。但,如果你反复口腔溃疡,医院做个检查,因为很可能会是心脏病的征兆。
看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三十多岁,男性,口腔溃疡总是不好,反反复复,并出现间断性发烧。医院,说是肺炎,打抗生素,但没有任何作用。后来他去了协和,经过诊断,发现左心室占位,确诊为贝赫切特综合征伴心内血栓。
什么是贝赫切特综合征?这种病又称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赫切特综合征从青少年到老人都可患病,中青年更多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疼痛、溃疡面较深、底部多为白色或黄色,可以同时在舌、口唇、上颚、咽等部位出现多个溃疡。除口腔溃疡外,患者还可出现外阴部溃疡,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溃疡,这些部位的溃疡可较大,可以是单发的。
赫切特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多数患者病情长期处于缓解-复发-缓解-复发的交替状态。仅表现为口腔溃疡或皮疹的患者预后较好;表现为系统受累者,如眼部、神经系统和肠道受累,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导致失明、肠穿孔或死亡。
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或药物,建议尽量避免感染。在生活中,尽量让精神放松,不要处于长期紧张中。工作上,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的劳累。
二、心脏里的寄生虫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肯定吓一跳。心脏里怎么会长寄生虫?这不是标题党,这是确确实实发生的事情。
在调研过程中,遇到过几个心脏里出现寄生虫的病例。我就拿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患者举例,给大家讲讲心脏是怎么长寄生虫的。
这位男性患者平时身体很好,体格强健,除了偶尔感冒发烧,没得过什么大病。可就在一天下午,突然头晕,视线模糊看不清东西,出现恶心。一开始,没当回事儿,挺了两个多小时,情况突然恶化,胸骨后剑突下持续性爆裂疼痛。送医院检查,发现多器官受损,左心室囊实性占位,血包虫抗体阳性,最终诊断为心脏包虫病。
什么是包虫病?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组织器官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虫卵进入人体后,孵化出六钩蚴。六钩蚴顺血流进入冠状动脉并在心肌内扩散,在心脏内膜下或心外内膜下形成包虫囊,寄生在心肌内。
包虫囊一旦破裂,碎片或原头蚴会顺血流造成动脉栓塞或肺栓塞,部分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死亡率达到75%。如果碎片进入冠状动脉,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如果破入心包,会引起急性心脏压塞或者急性心包炎。
包虫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最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犬科和猫科动物是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棘球绦虫寄生于它们的小肠,虫卵随犬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土壤、草场、畜舍和食物,人食入虫卵而被感染。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西部。
预防包虫病的办法:到牧区旅游应注意自身防护,避免与狗和牲畜接触,饮用烧开后的水,不吃生肉;对家犬实行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无主犬;疗病犬;严格管理市场和家庭屠宰,防止家犬接触包虫感染的脏器。
三、孕妇突发心脏病
看到这个病例时,我心里特别难过,因为患者只有27岁,刚刚顺产下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宝宝。本应该幸福美满的家庭,病从天降,打碎了这位年轻母亲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产前毫无迹象。产后,患者突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反复性心衰。不能给自己刚出生的宝宝喂奶,让这位年轻的母亲非常揪心,家里也非常着急。经医院检查,这位年轻的母亲患患有围产期心肌病。
什么是围产期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于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肌病。
围生期心肌病多发生在30岁左右的经产妇。主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口唇发绀、尿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或不伴咳嗽及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如果有上述症状,可以做一下检查进行确诊: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图。
引起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有很多,多胎、多产、高血压、营养不良、贫血、刮宫产术和先兆子痫均被认为与围产期心肌病有关。注意事项包括:宜吃低盐饮食,对富含盐份的食品,包括各种饮料、味精等应严格控制;食易消化的高营养素饮食,补充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低蛋白血症的纠正;对大量利尿,长期饮食欠佳甚至呕吐者,应多进食含钾的食物,如鲜果汁、蔬菜等。
四、饮酒种下的心脏病
以前认为,喝酒过量会引起突发心脏病。通过研究各种病例发现,饮酒其实在种下心脏病,长期饮酒会破坏心肌。
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位私企男员工,三十二出头,平时工作很努力,喜欢喝酒,酒龄快十年了。年底,他被评为最佳员工,拿了6万元奖金,多喝了几杯。酒桌上,心脏病发作,医院。经检查,室性心动过速、心影增大、肺淤血、肝增大、全心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最后,诊断为酒精性心肌病。
什么是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酒精损伤心肌,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肌病。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会使谷草转氨酶、电解质、钾、镁等从心肌中流失,使身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脂肪酸产生能量,并使甘油三酯在心肌中积累。反复大量饮酒,可能引起心肌代谢持久的改变而导致不可逆的心肌病变。
酒精性心肌病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首要症状为心悸、气短。后发展为夜间高枕卧位、端坐呼吸、腹胀、腹围增大、下肢浮肿、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后期会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脏显著肿大、心包积液,各种心律失常在晚期更多见,还可出现肺淤血等体征。
酒精性心肌病其治疗的关键是戒酒。在戒酒的同时,一定要戒烟。无论病情严重到何种程度,多数病例戒酒后可望获得病情的缓解。病情确定后,不论血镁是否降低,均应长期补充镁。由于B族维生素缺乏,也应补充。
中青年心脏病前期的一些症状1、呼吸:轻微活动,或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2、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3、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
4、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有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5、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6、脸色: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关于心脏病常见的几种误区1.瘦人不会得心脏病一般来说,胖人的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偏高,因此胖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就高。但身体偏瘦的人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能够引发心脏病的因素很多,如人体内高半胱氨酸过多、情绪长期抑郁或紧张、不爱运动等,这些因素与人的体形关系不大。另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也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同样会得这些疾病。
2.拒绝吃高脂肪的肉类食品
很多人为了预防心脏病而拒绝吃高脂肪的肉类食品,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实践证明,人如果长期坚持只食用蔬菜和水果等低脂肪食品,会导致糖类的摄入量过高,使人体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帮助消化糖类,从而会引起人体内一连串的变化,如可导致高密度脂蛋白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含量降低、甘油三酯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含量升高。这些变化会损害血管,其结果与患有高脂血症一样,都会引发心脏病。由此可见,人们只有在饮食中遵循荤素菜搭配、粗细粮结合的原则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心脏病。
3.动脉粥样硬化从儿童期就有先兆
虽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大都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追根溯源,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得了心脏病。研究证明,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儿童时期其动脉血管内壁上会出现一些紫色条纹,这些紫色条纹就是日后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的基础。也就是说,心脏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发展了。因此,正常人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注意饮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来预防心脏病。
冬季预防心脏病小贴士1.注意保暖,衣服以宽松一点的棉质为好。
2.注意饮食。冬季节日较多,适当食用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荤素菜搭配、粗细粮结合。
3.保持口腔卫生。牙周炎,牙龈出血会使细菌释放毒素入侵血循环,引发心脏病。
4.减少铁质的摄入。摄入过多的铁会促使动脉血管硬化,阻碍血液流通,导致心脏病复发。
5.注意维生素B族的补充。
6.常晒晒太阳,放松心情。
说明:本订阅号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习交流与讨论,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