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楚楚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年3月27日至30日,第十五届国际心脏病学和心血管外科大会(UCCVS)在土耳其安塔利亚隆重召开。当地时间3月28日,土耳其心脏和健康基金会(HHFT)与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举办了2场联合论坛专场,以肥厚型心肌病为主题,展开了相互交流与分享。

来自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楚楚副教授、医院赵晓燕教授、医院徐家伟教授、医院陶海龙教授4位中方专家受邀在该联合论坛发表学术演讲。

中外专家合影

会上,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楚楚副教授以《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为题展开了阐述。

王楚楚副教授发表演讲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类常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1/,临床表现多样,具有家族聚集性,是35岁以下人群心源性猝死(SCD)的最常见原因。

目前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HCM是由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所导致,50%~60%患者可以检测到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至少27个编码心肌肌小节粗、细肌丝结构蛋白及Z盘蛋白的基因与HCM的发病相关(突变位点个)。超过99%的HCM患者的基因突变发生在以下8个核心基因中:MYH7、MYBPC3、TNNT2、TPM1、MYL2、MYL3、TNNI3和ACTC1。其中,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突变、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突变是最常见的两种致病基因突变。但临床诊断HCM时,还需考虑其他遗传性或非遗传性疾病,如Danon病、Noonan综合征、Fabry病。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HCM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基因检测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推荐所有HCM患者的直系亲属都应接受基因筛查。基因检测阳性的预测因素包括:年龄45岁、最大室壁厚度20mm、HCM家族史、SCD家族史、无高血压。

基因检测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具体步骤如图1),对于检测结果的判断需要非常细心和谨慎,必要时需进行重新解读。图2显示的是一名被诊断为HCM的6岁男童,其家族史为阴性。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先证者中存在LAMP2突变,经基因筛查后发现为新生变异(被称为denovo)。这种变异改变了LAMP2mRNA的剪接,导致外显子8的移码和提前终止,但该变异并不存在于公开的基因变异数据库中。我们将该变异归为致病性变异。

图1HCM基因检测步骤

图2Danon病病例

HCM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的每一个后代都有50%的遗传概率。新生突变和种系嵌合现象在HCM中很少发生。如图3所示,先证者(用箭头标记)基因检测发现致病性基因变异。图3(A)被圈起来的亲属各有50%的几率携带在先证者身上发现的同一致病基因。这些亲属存在未被识别或发展为HCM的风险。建议对这些亲属进行纵向临床筛查,以评估其临床疾病的表现。

图3(B)为级联筛选结果。用圆圈圈起的(+)表示2位亲属携带致病变异基因,且有HCM风险,应接受长期临床筛查。相反,用圆圈圈起的(-)表示该亲属不携带致病基因,其本人及后代不存在HCM风险,不需要进行长期临床筛查。

图3预测性基因筛查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ACMG)指南,遗传变异可分为5种亚型:致病性、可能致病性、不确定性、可能良性和良性。由于对“意义不明确”变异的致病性并不完全清楚,检测人员应在报告中指出需要进行后续研究,包括家系分离检测以阐明变异的意义。

家系分离检测有助于确定“意义不明确(VUS)”是否会导致疾病。图4(A)中,用箭头标记的先证者为VUS(+),可以通过测试其他家属(黑色符号)以确定他们是否携带该变异基因。该家系中,变异基因与疾病分离,并存在于其他3个亲属中。图4(B)中,在先证者(箭头标记)中发现的变异不与疾病分离,因为它不存在于一名患病的亲属中(标记圆圈)。假设该亲属HCM的诊断是准确的,则表明该变异不会在家系中引起HCM。

图4家系分离检测

最后,王楚楚副教授总结道,基因检测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对HCM患者的管理中应予以考虑。基因检测应由具有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以正确解释结果。

往期热文

1.赵世华教授:磁共振在冠脉微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

3.“GW-ICCCAAC基础与转换医学青年研究者奖"获奖摘要展示

4.心肾综合征的治疗

5.心律失常不恰当用药:遵循指南,谨慎合理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kfyy/7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