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院夏云龙教授
当今世界,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恶性肿瘤不再是不治之症,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在经过合理治疗后生命得以延续,很多类型的肿瘤以一种慢性病的形式长期存在。基于此,大量肿瘤幸存者死于非肿瘤原因,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尤为常见。肿瘤相关心血管病分类作为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两类疾病,肿瘤与心血管病具有许多共同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此同时,肿瘤可侵犯心脏、血管及其附属结构,多数化疗药物具有心血管致病性,放疗则可直接造成心脏和血管损伤。这些都使心血管事件成为威胁肿瘤患者预后的严重隐患。 再者,罹患心血管病的肿瘤患者并不鲜见,心血管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地面临肿瘤的挑战。肿瘤与心血管病已经进入到“相伴相生”的新时期。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肿瘤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协作组将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病划分为九大类:1.心肌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2.冠状动脉疾病3.心脏瓣膜病4.心律失常5.高血压6.血栓栓塞性疾病7.周围血管病与卒中8.肺动脉高压及心包疾病9.其它心血管并发症诊疗中心全球开花至年第三届世界肿瘤心脏病大会在伦敦召开时,开设肿瘤心脏病学临床单元的医学中心已遍布除非洲外的所有大洲,我国亦有超过30医院以不同形式开展了此工作。肿瘤心脏病学的主要任务,也逐渐从单纯的呼吁重视,向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合理化临床实践过渡。诊疗策略日趋丰富在年召开的首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会议上,提出了“重在预防,全程干预”的肿瘤患者心血管健康管理策略构想,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在年的世界肿瘤心脏病大会上,西方学者又提出了“多角度整合式一级预防”的肿瘤心脏病干预体系。※风险预测肿瘤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预测应在评估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肿瘤特点、治疗方案及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特定危险因素。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已确诊的心血管病、家族史、代谢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等。※疾病筛查尽管大多现行指南都在反复强调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在肿瘤患者心血管病筛查中的重要作用,必要的辅助检查仍不可或缺。从心脏结构与功能、心电活动、心肌完整性、心脏负荷等几个维度出发,推荐患者在接受潜在心血管致病性的治疗方案前,完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或T)以及B型钠尿肽(或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的检测,以确定其起始治疗前的心血管健康状态。※合理预防与早期治疗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则应从减少抗肿瘤方案的心血管致病性和适度的心血管保护措施两方面推进。 限于有限的研究证据,现阶段可直接应用的心血管保护药物仍局限于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他汀类等。※全程随访通过全程随访早期发现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及早启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小结值得深思的是,我国的肿瘤心脏病学起步较晚,尽管已取得了些许成绩,但还远远不够。肿瘤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除依赖于肿瘤学和心血管病学家的通力合作之外,更需要来自于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者和广大患者群体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夏云龙吕海辰·肿瘤合并心脏病的多角度整合防治策略,[].医师报,-1-18(16)阻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创新中药-西红花总苷片传承千年,创新中药-西红花总苷片,能够阻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抑制氧化应激作用,减少自由基的过量生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减少蒽环类药物对心肌线粒体DNA的损伤,对肿瘤放化疗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