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邢炜从敢用到会用基层医院医师受

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一线地位不容忽视,无论是在ACS急性期治疗还是ACS急性期后的二级预防中,β受体阻滞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国内外指南对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都有较为详尽的推荐。与国外同道相比,我国的心血管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普遍偏低,剂量偏小。医院及社区更是存在使用率偏低、应用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与国外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若β受体阻滞剂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将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目前,医院医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有许多误区和难点亟待解决。个人认为:医院的医师想要真正改善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状况,需解决两个“用”的问题,即“敢用”和“会用”。

”增强对药物的认识让医院医师更“敢用”

由于所在地域、医院级别等差距客观存在,医院的医师对于许多医学知识的学习无法形成系统。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识不足是存在于医院的普遍现象。其实,对β受体阻滞剂认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例如:明确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学习国内外的指南推荐和循证研究等。

β受体阻滞剂作为冠心病治疗的经典药物对于广大医院医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部分医院医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几率不高,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具体作用机制也没有深刻的理解。由于对药物机制的不了解,造成其在临床中更不敢应用,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恶性循环。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改善左室和血管的重构及功能。这是大多数基层心内科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识,然而仅凭这样的认识程度是很难在临床实践中用好β受体阻滞剂的。对于ACS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和急性期后的二级预防而言,应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心率,同时抑制肾素释放、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减少心输出量、降低氧耗量、减轻心肌缺血,改善患者预后。

对指南和循证研究的学习同样能帮助医院医师熟悉和掌握β受体阻滞剂的用法。针对STEMI、NSTE-ACS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等冠心病,国内外指南均有涉及,其中对β受体阻滞剂的用法和剂量也有明确的推荐。以ACS急性期后心绞痛患者的二级预防为例,年《ACCFSIHD管理指南》给予了分层治疗推荐。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重塑、伴LVEF≤40%等高危人群,β受体阻滞剂应长期应用。以美托洛尔为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目标剂量为mg/d,强调用至最大耐受量。对于LVEF>40%人群,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3年,对于此类患者,指南同样推荐了mg/d的靶剂量,并强调用至最大耐受量。

提升用药实践经验让医院医师更“会用”

基层心内科医师经过对β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的学习和对国内外指南和循证研究的掌握后,已具备了基本的β受体阻滞剂应用能力。医院医师在脱离了“不敢用”的阶段后,下一步就应向“会用”的方向发展。“会”即融会贯通,要透彻理解融合贯穿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知识。从指南推荐到临床实践的过程,就是从整体化到个体化的治疗过程。如果说基本性的指导纲领可以使医院医师敢于用药,那么提倡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则可以使医院医师真正的学会如何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例,《ACCFSIHD管理指南》中针对ACS急性期后患者给出了明确的靶剂量——mg/d。但同时也强调了最大耐受量,这就需要医师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动态评估,不断调整用药剂量并尽快达到最大耐受量,从而真正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另外,医院医师对于指南的学习要细致,例如: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指出,心功能正常的ACS患者,PCI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持续至少3年。从该语句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间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年PCI指南是非常严谨的,从目前的循证研究来看,“至少3年”的描述是合理的、有依据的。但医院医师可能会只注意“3年”的时限而忽视了“至少”二字。实际上,“3年”只是相对保守的治疗时间设置,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S急性期后患者的预后更加有益,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应该是终身服用的。医院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价值,切不可因为指南中要求的“3年”而制定不恰当的用药策略,最终造成患者的不良预后。

医院医师在执业环境、学习氛围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对药物的认识、重塑用药观念、提升自身能力。在药物应用上争取做到“敢用”、“会用”,并最终升华成“爱用”。相信,这将是医院医师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

医师简介

张邢炜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医院副院长、杭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医学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杭州市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冠脉介入学组组长。先后赴澳大利亚和美国留学,多次主持国际冠心病介入会议并参加手术演示及担任翻译工作,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专著2本(副主编),担任多家专业杂志编委。拓展阅读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亮点之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

(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

(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

(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

(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

(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资质要求:

每年完成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例,主要操作者具备介入治疗资质且每年独立完成PCI>50例,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病死率低于0.5%。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xjbzs/1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