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说到心脏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心电图、心脏超声……然而,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还有一位更加神奇的“侦探”——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心脏磁共振检查犹如一台精密的“高清摄像机”,能为心脏精心录制每一帧跳动的“电影”。它不仅捕捉着心脏跳动的微妙瞬间,更如同一位慧眼如炬的“侦探”,能深入心脏疾病的迷雾之中,精准揪出那隐藏在复杂病情后的“幕后黑手”。
心脏磁共振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检查手段,它在心脏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准揪出“幕后黑手”
不久前,市民吴先生因医院舞阳院区内科心血管病中心就诊。一系列检查后,专科医生怀疑吴先生患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检查,特别是针对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显示病变范围直观、诊断依据客观等优点。”为进一步明确病因,精准制订相关治疗方案,医生建议吴先生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
随后,该院放射诊断中心主治医师周孟对其进行了心脏磁共振检查。检查中,医生发现吴先生的左心房、左心室明显增大,其中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约为5.6厘米(正常值范围为3.5厘米—5.3厘米),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约为5.1厘米(正常值范围为2.7厘米—3.5厘米),而右心房、右心室腔大小则保持正常。同时心尖段左心室肌壁明显不均匀增厚,左室腔狭窄。增强扫描时增厚的心肌壁出现延迟强化,提示心肌的纤维化形成;随后的心功能后处理显示左心室EF值约为38%。
随即,医生结合吴先生的病史,给出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意见。
“检查结果揭示了其心脏结构、功能的一些重要变化,如左心的增大以及左室心肌壁的增厚、左室功能的下降,特别是左室壁纤维化的范围,这为后续的诊疗提供了关键信息,”周孟说,“心脏磁共振检查,特别是针对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显示病变范围直观、诊断依据客观等优点。比如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梗死,通过规范化的心脏磁共振检查能够判断心肌肥厚的程度和部位、心肌纤维化的与否及范围,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心肌质量、百分比等;同时,心脏磁共振电影技术可以动态观察心肌壁、心瓣膜的运动情况”。经过治疗,吴先生已顺利出院。
“一站式”心脏检查
医院舞阳院区放射诊断中心主任胡兴荣介绍,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心脏病变的检查只有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但对心脏能做磁共振检查了解甚少。
心脏磁共振检查被称为心脏“一站式”检查,通过多种扫描序列对心脏进行综合成像,它可以实现与心脏超声媲美的多方位、实时成像、血流成像,也可以实现与冠脉CTA相当的冠脉MRA成像,还可以实现与核素心肌显像相似的心肌活性评价;且心脏磁共振检查无电离辐射、视野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实现“病理影像化”,有效避免了有创心肌穿刺活检。目前心脏磁共振检查是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
胡兴荣说,心脏磁共振检查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风险和预后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价值,在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极具临床价值。
目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心脏疾病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胡兴荣认为,心脏磁共振检查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优势,甚至有学者认为心脏磁共振检查基本可以媲美病理学检查。心脏磁共振检查的无创性、实时动态显像、图像信息丰富且深刻、重复性高等特点势必使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谭发馨刘晓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