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力衰竭、胸腔积液、动脉硬化、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脑梗、胃癌术后、肠癌术后,这些都是69岁刘大爷(化姓)的诊断,他因左主干开口及分叉处重度狭窄,又一次入院,但因身体素质差、基础疾病较多,尝试介入治疗未果,外科手术是唯一治疗机会,但手术难度很大。
近日,哈医大二院心外科综合病房主任孙仕斌教授带领团队,突破重重难关,为刘大爷成功实施采用近端吻合装置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挽救其生命。
家住伊春,今年69岁刘大爷,在五个月前出现了间歇性心悸和气短的情况,最近一周情况明显加重。医院进行心脏造影检查后,医院进一步治疗。刘大爷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再次进行了造影检查,由于患者多支多处冠脉狭窄合并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支架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只有心脏外科手术这一条可选择了。
刘先生被收入哈医大二院心外科综合病房后进行了全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心梗,左主干开口及分叉处重度狭窄,慢性心衰(EF41%)、升主动脉广泛硬化,合并慢阻肺、胸腔积液、高血压、糖尿病、脑梗。而且由于刘先生因胃癌、结肠癌术后进行了化疗,导致体重较低,身体素质非常差,为手术增加了巨大难度。
孙仕斌教授带领团队对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决定为其实施近端吻合装置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术前,由于患者心功能差,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改善心功能,将患者各项指标调整到最好状态。
在手术室、麻醉科的护航下,孙仕斌教授带领李大为副主任医师等人进行手术。术中,升主动脉硬化广泛,无法钳夹,应用近端吻合辅助系统吻合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术后脑血管意外发生概率。手术十分顺利,没有使用IABP支持。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二病房进一步观察,手术当天拔管脱离呼吸机,术后第二天上午转回病房。目前正顺利康复中。
孙仕斌教授表示,此患者基础疾病多、多脏器功能差,属于外科手术高危患者。为保证手术安全性,为其实施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避免了传统体外循环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此术式尤其适用于高龄、心功能低下,升主动脉钙化等实施体外循环的高危患者。该项技术的难点在于,需要外科医生在患者跳动的心脏上针对直径仅1-2mm的冠状动脉完成吻合,手术难度相对较高,代表了目前心脏搭桥手术的顶尖技术,被誉为“心尖之舞”。
据悉,哈医大二院心外科综合病房以冠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疾病外科手术为特长,同时在心力衰竭LVAD植入术、慢性肺栓塞,肥厚型心肌病、复杂先心病、房颤的外科治疗等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冠心病外科特色手术包括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冠脉杂交手术。孙仕斌教授年作为独立术者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者之一。
科室积极开展针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搭桥手术,包括极低射血分数、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合并室壁瘤等严重并发症的重症冠心病患者。瓣膜病特色手术包括重症二尖瓣、主动脉瓣成形术及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瓣置换术,介入二尖瓣、主动脉瓣手术。
主动脉外科特色手术包括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皇手术(孙氏手术)、主动脉夹层的杂交手术。孙仕斌教授已成功完成全球首例HIV(+)、RPR(+)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国内首例四项联合术式切除巨大冠状动脉瘤等大型高难度手术。
哈医大二院心外科综合病房医护团队将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领域、新技术,创造更多生命奇迹,为龙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推动我省心血管外科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哈医大二院
通讯员:田为曹玥
编辑:李桐杉
一审:闫志国
二审:史芙蓉
三审:史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