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变是青年人群心力衰竭常见病因,肥胖是公认的早期心力衰竭预测因素。心肌病变与生活方式调整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并未得到广泛研究。最近Circulation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旨在评估青少年肥胖与成年后确诊心肌病变之前的潜在关联。
研究人员以瑞典全国登记人口为基础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年至年服兵役的共例青春期男性(平均年龄18.3±0.7岁)。基线时,记录受试者的体重指数(BMI)、血压、疾病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和肌肉强度的测试结果。在长达46年的随访中,医院病案和死亡原因登记簿的记录内容判断是否确诊心肌病变,并将心肌病变分为四型:扩张型、肥厚型、酒精/药物诱发型和其他类型。最后,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计算危险比(HR)。
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期27年;Q1~Q3为19~35年)受试人群的心肌病变情况如下:扩张型例(59%),肥厚型例(15%),酒精/药物型例(11%)。BMI增加与心肌病变风险升高密切相关。特别是扩张型心肌病变,体重正常的人群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危险情况(BMI为22.5~25kg/m2;HR=1.38;95%CI:1.22~1.57),在年龄、时间、医学中心和基线共患病等情况进行调整后,BMI≥35kg/m2的人群与BMI为18.5~20kg/m2的人群相比,风险增加8倍。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BMI每增加1个单位,扩张型心肌病变的调整HR=1.15(95%CI:1.14~1.17),肥厚型心肌病调整HR=1.09(95%CI:1.06~1.12),酒精/药物性心肌病调整HR=1.10(95%CI:1.06~1.13)。
青少年体重控制非常重要,即使青春期末期体重仅轻微增加,也会增加成年后心肌病变的发病风险。上述研究进一步证实青少年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为“肥胖是导致不良心脏重构的潜在重要原因”这一论断提供更多证据,而不良心脏重构与临床非缺血性心脏病无关。
参考文献
JosefinaRobertson,MariaSchaufelberger,etal.HigherBodyMassIndexinAdolescencePredictsCardiomyopathyRiskinMidlife:Long-TermFollow-UpAmongSwedishMen.Strkoe.Originallypublished9Jul.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我怎么这么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