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我的故事》讲述了脱口秀演员王十七的故事。舞台上的他总是穿着一件微微闪光的马甲,其实那不是什么炫酷的服装设计,那是一颗“外挂”的人工心脏。
在之前新的一期脱口秀大会上,他带着中国第一颗人工心脏登上了脱口秀的舞台,当他掀起衣角给大家展示这颗来之不易的人工心脏时,引得观众一阵“哇”他被问地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人工心脏”?带着人工心脏怎么洗澡?
王十七说:自己洗澡不能用刷子,因为用刷子会掉“七”,那样就只有“王十”了,底下观众哈哈大笑,真的是有被这个谐音梗幽默到。他说:没有什么是不能等到的,他也在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治愈着我们,也给了那些心衰患者能被科技力量治愈的希望。
一场拉架导致心力在停止与延续之间
年,王十七还是沈阳一所高中的数学老师,在一次校运动会上,两个班的学生起了冲突,他跑过去拉架,结果当场晕倒。
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王十七,你得的是扩张型心肌病,这种病目前不太好治,要用药物维持,如果发展到末期心力衰竭,就只能心脏移植。
王十七一听,什么心脏移植?哪儿有心脏?谁会愿意心脏移植?
那是年仅28岁的王十七无法接受这份“宣判书”,他决定去北京寻找活下去的机会,可是北京的医生告诉他:他也没办法,现在只能先吃药维持,然后排队等待心脏移植。
早在年前,民间便有流传扁鹊换心的故事,但是在21世纪科技发达的今天,能成功换心的心衰病人却是少之又少。
带着一堆维持心肌的药,王十七回到了沈阳继续当他的数学老师。此时的王十七虽还未到心衰的阶段,但身体乏力,躺平时难以呼吸的这些典型心衰症状都已出现。
接下来的几年,王十七只要感到身体难以忍受时,医院住几天院。但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这几年,他的心衰症状越来越严重,到了年,他连扶着墙走路都走不了几步,也是在那一年,王十七被确诊为重度心衰。
在医院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起来,王十七靠着氧气和心肌的药物勉强维持着,积水和浮肿也随之而来。他的力量越来越弱,但是治疗方案却一直停滞不前。
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医院的医生告诉王十七,国内人工心脏临床实验开始了,在等到合适的心脏供体之前,他可以选择先安装一颗人工机械心脏,暂时逃避心衰带来的死亡风险,但是医生同时也告诉王十一,手术有30%的失败率。
当时对于王十七来说,这就像一根浮木,在落水的王十七面前,他只能牢牢地抓住。
王十七选择了手术,医生根据王十七的综合情况,将一款体积稍小一点的泵安在了他的心尖上。当医生将泵的转速一点点提升,体外循环机上的数字则慢慢下调直至为0,机械泵开始辅助王十七的左心室进行正常泵血,不间断地对他的血液循环进行支持,使得他的生命延续下来。
第二天,王十七醒来后的最大感受是——活过来了,这种可以自由呼吸的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了。
人工心脏在浪漫与现实之间的碰撞
当外界的人第一次听说人工心脏时,可能会觉得听上去好厉害的样子,是不是就像电影里那些钢铁侠一样,装上后就能起死回生。王十七在刚开始装的时候,也这样想过,别人看他会不会觉得很酷?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虽然他迈过了最大的难关,但接下来术后的种种反应,也让他感受到要让他的身体接受那个小小东西的不容易。在ICU里的日子,王十七全身都插满了管子,也让他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术后最怕的是水肿和感染,所以以前吃的药换成了抗凝药,以防止机械泵引起血栓。
人工心脏手术后水肿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为了预防水肿,医生建议王十七低盐饮食。还要经常检测体重,如果一天之内体重变化超过1公斤,或者是感觉到气促,胃胀气,观察到脚踝,手肿胀,都应及时告诉医生。
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王十七要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就是永远要记得控制器和电池。洗澡时要将控制器和电池都放进防水包中,再将肚皮贴上一层防水敷膜,防止伤口进水。
虽然这段和人工心脏的磨合期需要很久才能适应,但是王十七一点也不后悔,因为人工心脏给了他活下去的机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辅助人类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常见了。在未来,人与机器共存是常态,人工心脏作为晚期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了患者,提升了患者的自由活动度,也是迄今人工心脏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