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成年男性,既往体健,医院就诊。
就诊期间,王某做了各种心脏检查,检查报告均显示正常,心脏没有一点问题,但王某依旧表示自己就是觉得心慌,心脏很不舒服。
1.总感觉心慌,但心脏相关检查都正常咋回事?其实,王某的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对于这类总感觉心慌,但心脏相关检查都正常的患者来说,他们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
①这类患者可能为双心病,他们的心脏没有实质性的损伤,是一个单纯的心理问题。
患者可以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常规的心理量表,进行心理筛查和进一步的治疗。
②这类患者有心脏实质性损伤,但有可能受限于现有的医疗条件,比如病灶很小或在最深处,通过现有的影像学手段,无法筛选出来。
2.双心病(心理心脏病)是怎么回事?双心病是心理心脏病的简称,狭义的理解是心理因素引发的心脏病,比如有些人在经常生气、暴怒或者常年抑郁、焦虑的情况下,逐渐就得了心脏病。
广义的理解是指心理因素混杂了心脏病,或者是心脏病伴发了心理问题的这一类综合征。
临床上有以下三种常见情况:
①心理因素诱发的心脏损伤;
②患者在心脏病治疗的过程中,伴随出现了心理问题;
③心脏根本没有问题,患者为单纯的心理问题,但是会自觉心脏不适,文章开头的王某就有可能是这种情况。
3.双心病(心理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双心病常见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①遗传因素
有一部分双心病患者受遗传因素影响,天生就属于高敏感特质人群,或携带了抑郁、心血管疾病等先天性的基因。
后天到了一定程度后,基因就开始表达,他就出现了双心病。
②环境因素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非常容易患心脏病,并且很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比如外科医生,一上手术台就要站好几个小时,并且不能出一丁点差错,对人的压力非常大;警察也是压力很大的职业,经常会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去现场执法等。
③受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
现代人看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再加上各种原因,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也可能会引起双心病。
4.如何预防双心病(心理心脏病)?我们无法控制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可以尽可能的调整生活方式,去预防双心病。
①保持自律,按时睡觉和休息,定期进行锻炼。
②学会放松,保持安静,每天给自己一定的安静时间,放空脑袋里的慌张和着急,远离焦虑。
③常常高兴,保持心情愉悦,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心情愉悦与五羟色胺等激素类的调节有一定的关系。
④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老拖着或假装没事。
总之,好好生活,我们都值得!
??????
安全专题●●
点击下方蓝字↓↓↓看更多内容
溺
水
|高发时段安全游泳溺水误区智慧救援
|危险水域水上交通六不一要溺水自救
|汛期防溺乘船安全错误救援离岸流
|暴雨洪水防溺四知溺水征兆游泳抽筋
消
防
|居家消防致命浓烟油锅起火厨房火灾
|消防设施电动车火灾充电宝自燃山火
|火场逃生爆炸逃生公交火灾煤气爆炸
|高楼逃生粉尘爆炸燃气泄漏汽车火灾
交
通
|车辆盲区雨天行车雪天行车隧道行车
|荷氏开门拒绝超载酒驾醉驾被酒驾
|爆胎逃生疲劳驾驶被困车内大巴逃生
|斜坡停车系安全带骑车安全儿童锁
自
然
灾
害
|台风预警防台抗台防尘卷风躲龙卷风
|暴雨预警暴雨出行山体滑坡泥石流
|防汛抗洪山洪逃生海啸逃生强对流
|雾霾来袭地震逃生避雷防雷沙尘暴
防
骗
|高考防骗诈骗手段“亲属卡”诈骗
|疫情诈骗“兼职”诈骗“美人”陷阱
|电信诈骗“车库”诈骗反套路套路贷
|常见套路“红包”陷阱网络诈骗
|开学诈骗“指纹”骗局“朋友圈”陷阱
▍来源:本文转载自医学微视。医学微视是配合卫健委宣传司实施的权威医学科普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