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共入例接受单次ASA的HCM患者,平均年龄60±12岁,中位随访5.1年。其中例(77%)患者出院后首次临床检查LVOTO30mmHg(平均13±6mmHg),62例(23%)LVOTO≥30mmHg(平均50±27mmHg),二者差异显著(P0.01)。
结果显示,LVOTO30mmHg组在ASA术后1年、5年和10年,分别有99%、95%和82%未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显著高于LVOTO≥30mmHg组(分别为94%、80%和72%),P0.01。(图1)校正行ASA时年龄、性别、基线LVOTO和室间隔厚度后(图2),出院早期LVOTO≥30mmHg(HR:2.95,95%CI:1.26-6.91,P=0.01)和基线室间隔厚度(HR:1.07,95%CI:1.01-1.13,P=0.02),均是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图1LVOTO30mmHg组和LVOTO≥30mmHg组未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比例
图2校正年龄、性别、基线LVOTO和室间隔厚度后,LVOTO30mmHg组和LVOTO≥30mmHg组未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比例
研究者指出,LVOTO与HCM患者死亡率增加相关,越来越多的非随机证据表明,降低或消除流出道压差可能带来较好的临床结局。这项研究首次证实,接受ASA的HCM患者术后流出道压差快速达到30mmHg,可显著降低长期随访中的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上述结果表明,ASA中完全消除梗阻,可能有利于梗阻性HCM患者的症状改善,但仍需更多研究数据验证这一结果。
同期发表的述评中,作者首先回顾了ASA及其结局的发展。对ASA的首次描述在年至年间,而首次报道中包括62例患者的数据,围术期死亡率为4%,38%的患者需置入永久起搏器(PM),且发现ASA中存在潜在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在引入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后,提高了心肌梗死定位的准确性,ASA的并发症相对减少,成功率得到提高。随着降低酒精用量、减慢注射速度等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ASA可改善患者短期和长期结局。
但是作者指出,对这项研究而言,例患者为非随机分组,且是一项回顾性分析,需谨慎解读其结果。这一研究的发现很可能归因于ASA手术失败,因为剩余压差本身即可导致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升高。事实上,LVOTO被认为是心源性猝死(SCD)的标志,因此被纳入HCM患者的SCD风险计算当中。并且,与保守治疗相比,梗阻性HCM的有创治疗已被证实与降低长期死亡率相关。然而,从这项研究中并不能确定,通过ASA或肌切除术实现更完全的压差降低,是否可导致死亡率下降。
如果ASA后的残余梗阻是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是否应该停止ASA而选择肌切除术呢?对比二者的近期结果(表1,数据来自两项近期荟萃分析和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可以发现,尽管二者长期结局相似,但与肌切除术相比,ASA后的压差稍高,再介入需求更多。两者围术期死亡率均较低,但ASA的PM置入率更高。而创伤更大的肌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因此,并不能利用这项研究的发现而优先选择肌切除术。ASA和肌切除术如何选择,仍需一个心脏团队基于目前发表的研究和自身实践知识做出决定。
表1ASA和肌切除术的近期研究结果比较
这项研究的发现是否鼓励介入心脏病学家行ASA时应用更激进的方法,争取完全压差降低?完全成功、无压差残留的ASA,对手术精度、梗死面积及位置确定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而且梗死位置不同,患者结局也有差异,基底梗死较远端梗死患者的结局更好,如果一味追求完全压差降低,基底梗死患者或可获得最好结局,但远端梗死患者则可能导致更差的结局。
总之,近年来ASA技术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在长期生存率和改善症状的有效性方面表现良好。与肌切除术相比,ASA创伤更小,但缺点在于PM置入更多,再次手术需求更多,左室流出道压差稍高。将来的研究中,应用当前方法结合新的影像技术,或是解决ASA有效性的方向。
来源:
1.JosefVeselka,PavolToma?ov,JaroslavJanu?ka,etal.Obstructionafteralcoholseptalablationisassociatedwithcardiovascularmortalityevents.Heart.Sep1Publishedonline.
2.RobbertSteggerda,Jurri?ntenBerg.Septalablationfor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out北京中科医院电话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