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汇心活力薛小临nbsp殷艳蓉运

ICD/CRT/Brady病例分享类别:最完美的病例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基础心脏病为扩张型心肌病,NYHAⅢ级,窦性心律,LVEDD≥55mm,LVEF32%,CLBBB,为CRTⅠ类适应证,同时患者高龄,存在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故适用于具有AdaptiveCRT功能的CRTD起搏器。传统CRT双室起搏的模式没有充分利用患者自身传导功能,不仅不符合生理性起搏的真正概念,同时也造成起搏器能源的浪费,缩短起搏器的寿命。由于人体的状况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单一的预设起搏模式和固化的起搏间期,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AdaptivCRT即适应性CRT,其借助多种起搏模式和动态的参数设置比较完整地解决了这一难题。AdaptivCRT起搏器有3种程控运作模式:①AdaptivBiVandLV;②AdaptivBiV;③NonadaptivCRT(传统CRT模式)。其中前两种算法是其独有的。当程控为AdaptivBiVandLV时,装置会每分钟检测AV传导,自动在适应性LV起搏和BiV起搏间转换,并根据测量结果在不同的起搏模式下进行动态参数优化。在适应性LV起搏时,为了使得LV提前起搏与右室下传融合,左室起搏会在右室感知之前40ms发放。在适应性BiV起搏时,每隔16小时会进行一次P波和QRS宽度测试,在AV间期优化基础上,优化VV间期。AdaptivBiV模式下,AV间期优化使得BiV起搏在P波结束后的30ms,同时又是自身下传的QRS波之前的50ms发放,每分钟动态优化。当心房到右室传导时间过长时AP-RVS>ms,临床证据显示当A-RV传导时间过长时,双室起搏优于单左室起搏,故发放双室起搏。PAV和SAV间期每分钟进行动态优化,VV间期每16小时进行动态优化。总之,AdaptivCRT既可以充分利用患者自身房室传导功能达到较好的生理起搏效应,减少右室起搏可以节省耗电,同时用实现了动态的间期优化,使得CRT治疗更具个体化。

植入器械:VivaXT病史资料(女,79岁,45Kg)

就诊时间:年9月。

主诉:因“间断胸闷,心悸10年,加重10天”入院

现病史:10年前始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多于活动时发作,休息可缓解,无胸痛、放射痛;无发热,偶伴出汗;间或出现咳嗽、咳痰,呈白色粘痰。医院按“冠心病”反复住院治疗,效不佳,活动耐量逐渐减低。2年前始有间断下肢水肿,夜间呼吸困难。10天前天气变化后再次出现心悸,双下肢水肿,步行1层楼梯即感气短,夜间尚能平卧位休息。于外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示:RCA1段50%狭窄,LAD7段25%狭窄。遂转入我院。

既往史:40余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个人史:无烟酒不良嗜好,父母死因不详,否认家族中类似病例及猝死病例。

体格检查:P60次/分,BP/60mmHg;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心界向左扩大,心率60bpm,心音低钝,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早搏,间歇一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QRS时限ms;心电监护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LA)45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73mm,左室射血分数(LVEF)36%(双平面辛普森法32%),二尖瓣中量反流4.2cm2。

影像学检查:两肺间质增生,左肺下野多发类圆形高密度影,钙化结节可能;主动脉结钙化,左心室增大。

实验室检查:NT-ProBNPpg/ml。

心功能分级:Ⅲ级。

初步诊断

入院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间歇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Ⅲ级,客观评定D;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评估:高龄、消瘦、心力衰竭反复发作,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手术风险较高。

诊疗策略:入院后给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治疗,并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D,VIVAXT,美敦力)左心室导线植入左心室侧静脉。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窦性心律,CLBBB,LVEDD≥55mm,EF值≤35%,同时存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适合具有AdaptiveCRT功能的CRTD。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入院第四天。

过程1说明:经腋静脉放置起搏导线。心房导线位置:右心耳;右室导线位置:心尖;左室导线位置:侧静脉。

造影图片:

RAO

LAO

术后

过程2说明:导线电学参数

诊断/识别/治疗参数

术后随访

术后用药:阿司匹林0.1g1次/日;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3次/日;培哚普利2mg1次/日;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晚;呋塞米20mg1次/日;螺内酯20mg1次/日。

术后检查:术后3个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NT-ProBNP降至pg/ml,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窄到ms,LVEF升高至53%。

心电图: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术后胸片:

术后4天

术后9月

术后超声:

术前

术后9月

术后起搏比例趋势:

术后9月电池剩余寿命:是否有事件发生:否;电池寿命:8.5年。

CRT疗法简介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在右心房、右心室、冠状静脉窦分别植入电极导线,通过起搏的方法使心房和左、右心室按顺序激动,以恢复心脏收缩的同步性,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医生简介

殷艳蓉,西安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年0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内科学硕士学位(心血管专业)。毕业后一直于西安医院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多中心研究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电生理、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心力衰竭。









































国庆节最适合去的个旅行地推荐挑一个走
腹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ysty/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