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居委寒暑平。”正因如此,春分时节,草木生长开始萌芽,万物生长,细菌繁衍迅速,流行性传染病增多;人体的血液也正处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要谨防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过敏性疾病等。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时节作为疾病多发的时节,我们该如何进行养生来确保身体健康呢?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苗爷爷一起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吧。
春分养生的六大原则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分节气养心脏,12个身体不适提示心脏有问题
1、皮肤
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2、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3、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4、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5、耳朵
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6、头颈
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7、肩膀
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心脏功能低下的表现。
8、手脚
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9.下肢
下肢出现浮肿,在浮肿处用手指一压就会出现一个坑,早期发现在足背,脚趾,踝关节部,是心功能不良的表现之一。
10.身体
自觉浑身没劲,疲乏无力,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
11..睡眠
不能平卧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心脏病表现,早期可能只有把枕头抬高才能睡觉,否则就会感觉胸闷,后期常有不能平卧,或夜间憋醒,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的情况。
12.出汗
突然出现冷汗亦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常见征兆,即使是静坐不动也会不停出汗。
运用中医按摩来养心:推拿按摩可使血管扩张、减少血流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节心脏功能。
1、取左侧灵墟、屋翳、天池和心俞穴,采用掌摩法,每分钟20圈左右,灵墟、屋翳、天池共按摩12分钟,心俞穴按摩4分钟,按摩中感到心前区发热,逐渐波及四肢和腰背,若按摩结束时,未出现热感传导者,则酌情延长5-10分钟,每日按摩1-2次。
2、也可取肺俞、心俞、膈俞、内关,每穴按揉次,以患者感觉酸胀且能耐受为度;平推胸椎1-6节棘突两侧膀胱经,以有热感为度。必要时加热敷,每周治疗3次。
3、指压至阳穴对预防和治疗心绞痛也有较好的效果。取穴位置在肩胛骨下缘、离脊柱约五指处,每日用拇指按压2-3分钟。也可以在心绞痛发生时,立即用拇指进行按压,疼痛可很快缓解。
当我们的心脏生病的时候,身体会发出很多的预警信息,大家一定要读懂这些信息,随时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