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为大家介绍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基础知识。本节课,首都医科医院张琪老师将结合病例讲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解析。
病例158岁男性,因“胸闷气短1个月,加重5天”入院。患者20余天前因上医院输液治疗后突感胸闷、气短、腹胀,5天前病情加重。既往体健。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可见赘生物附着(图1),伴主动脉瓣重度反流(视频1)。仔细观察发现赘生物呈线状(视频2)(视频3),其回声较心肌回声强,有部分钙化,随瓣叶活动而活动(图2)。
图1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图2
病例岁男性,因“活动后胸痛胸闷气短3个月,加重10天”就诊。3个月来患者间断胸痛、胸闷、气短,呈压榨样,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10天前症状加重。既往体健。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团块状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图3)。短轴切面提示主动脉瓣3个半月瓣,即无冠瓣、左冠瓣及右冠瓣均被侵袭,明显增厚,附着多个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团状赘生物,回声较强(图4)(视频4)。图3
图4
视频4
病例340岁女性,间断发热伴胸闷气短1个月余,加重1周。1个月余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医院治疗后好转。后间断出现发热,并出现胸闷、气短,1周前加重。既往体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前叶出现连续的回声中断,彩色多普勒显示回声中断处的高速反流信号,提示瓣膜穿孔(视频5)。仔细观察发现,回声中断附近附着一较小的赘生物,其回声与瓣膜组织类似(视频6)。
视频5
视频6
分享完上述3个精彩病例后,张琪老师仔细讲解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假性瓣膜瘤和肺动脉瓣赘生物的超声影像特征。假性瓣膜瘤的形成条件为感染和血流剪切力。视频7为假性瓣膜瘤的超声心动图影像,可见主动脉瓣附着赘生物,主动脉瓣大量反流。血流剪切力对二尖瓣前叶的瓣膜及瓣环有冲击作用,反流的射流束对二尖瓣前叶的心室面造成冲击,导致二尖瓣前叶转移性感染。二维图像主要表现为二尖瓣前叶较细的连续中断即瘤颈部,假性瓣膜瘤瘤颈部一般开口于左室流出道,囊袋状结构随着心脏收缩和舒张出现扩张和回缩。
视频7
视频8为肺动脉瓣赘生物超声影像。超声提示肺动脉瓣严重毁损,肺动脉瓣瓣叶上附着大量赘生物,随着瓣叶活动而活动。
视频8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策划杨娅丨编辑刘倩丨视频后期尚勇丨美编柴明霞丨制版刘倩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