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的事儿。有位老人前段时间总觉得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一开始都没当回事,以为就是年纪大了累着了。可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去医院一检查,这问题可就复杂了,医生在判断到底是心肌炎还是心肌病上费了不少功夫。大家一听可能觉得奇怪,这心肌炎和心肌病不就差一个字吗?但实际上,它们的区别可大了去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分辨分辨这两种病。”病因区别“病毒入侵,心肌炎之因”: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发。据统计,约70%的心肌炎病例与肠道病毒和腺病毒等感染密切相关。比如感冒后若不重视休息,持续劳累,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可能侵犯心脏,引发心肌炎。“复杂多因,心肌病之始”:心肌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一方面,约30%至50%的扩张型心肌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另一方面,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也可能导致心肌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引发心肌病。症状差异“心肌炎,急起之症”:心肌炎症状通常在感染后数周内出现。常见症状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比如,患者可能突然感到心跳异常加快或减慢,或者胸部出现剧烈疼痛,如同被重物压迫。“心肌病,渐进之态”:心肌病症状往往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不同类型的心肌病症状略有不同。例如,肥厚型心肌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会感到呼吸急促,甚至可能突然晕厥。而扩张型心肌病则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腹胀等情况。心肌炎的治疗与预防“休息至上,抗击心肌炎”:心肌炎的治疗关键在于休息。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给心脏充分的时间恢复。这是因为在心肌炎发作时,心脏已经受到损伤,过度劳累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导致病情恶化。例如,曾经有患者在心肌炎初期没有重视休息,仍然坚持工作和日常活动,结果病情迅速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对症治疗,精准出击”:除了休息,还需要对症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出现心力衰竭,则会给予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同时,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但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预防心肌炎,从源头抓起”:预防心肌炎首先要预防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感冒、流感等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已经感染了病毒,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发心肌炎。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心肌炎的发生风险。“多种手段,应对心肌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法因类型而异。对于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以改善心脏功能。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如果出现严重的梗阻症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室间隔切除术或酒精消融术。对于限制型心肌病,治疗较为困难,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有家族病史的人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等,以便早期发现心肌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肌病,生活方式很重要”:预防心肌病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度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要积极控制病情,减少对心脏的损害。校审/排版:小函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kfyy/1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