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及其筛查进展
作者:赵蕾杨新春
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6(6)
二、基因筛查
1.初步筛查:
AHA和ESC建议对DCM患者亲属进行初级筛查,采集包括患者在内的至少3代亲属的家族史,同时对一级亲属行临床评估。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初级筛查,其次是采集心律失常及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病史。研究发现,在临床初筛中10%伴有中度心脏超声异常的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为心肌病。同时结合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实验室指标,有助于疾病初筛。
2.临床基因检测:
虽然有专家认为应首先确诊患者携带有某一致病性突变基因后,再考虑对患者家属进行基因检测(B类证据),但是据年AHA关于DCM的科学声明,无论患者是否患有家族性特发性DCM,均应行基因检测(A类证据),同时可以结合遗传咨询(B类证据)。根据年ESC建议,所有家族性或非家族性DCM若出现临床线索,如房室传导阻滞或肌酸激酶升高,均应行基因检测。但是ESC强调基因检测应当以临床诊断为前提,并严格限定检测的基因为已知DCM致病基因。
一套标准的DCM基因检测板包括40~50个基因,目前新一代测序板检测家族性DCM的阳性率可达40%,与散发病例的阳性率差别不大。当疾病表型不明确时,推荐选用盘型心肌病检测板进行深入筛查。但是大型基因检测板解释数据结果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许多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目前并不清楚。研究发现,若将基因检测阳性率从10%增加到40%,不确定临床意义的基因突变量将增长10倍。
3.遗传
遗传咨询是为了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效信息,包括基因风险、疾病结局、遗传可能性、疾病管理以及计划生育。以专业遗传咨询人员为主导,咨询内容主要包括对可能基因检测结果的讨论,遗传风险的评估以及进行家族性测试。
总之,DCM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肌疾病,目前DCM的发病原因、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新一代基因测序的使用已经发现了许多特异的致病基因,为深入了解致病机制提供了许多线索。但是,DCM仍是一类多基因累及、临床表现各异的复杂疾病。目前急需在特发性DCM中开展深入的基因型与表型研究,以挖掘该疾病新的致病基因。如果将所有这些基因数据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将有效帮助临床工作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效率,改善患者预后。相信心血管遗传学的发展会为DCM患者基因靶向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赵蕾杨新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