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托洛尔研发50周年刘力生教授专访我

刘力生教授

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

中国高血压联盟首任主席

高血压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

在我国,平均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国家,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仍不够理想。自我国将高血压摆在慢病首要位置以来,经历了数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中国高血压防治局面达到了何种程度?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值此美托洛尔研发50周年之际,本次专访特邀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刘力生教授,与我们共享中国高血压防治之路。

我国高血压防控初见成效

未来仍需着重发展基层医疗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1]显示:-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之前明显增高。

对此,刘力生教授表示,虽然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总体控制率仍与国际水平有差距,但是我国目前的“初诊控制率”和“服药控制率”都在逐年上升,可见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防治策略初见成效。刘力生教授指出,河南省目前正在全省推行高血压防治路径,即在基层就医的第一线就予以患者合理的降压治疗。因此,对于基层医生和医技的培训就成为了路径推行的第一步。只有当高血压防治成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必备技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防治难题。

此外,《“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也提倡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只有当患者本人重视起自身血压健康,才能顺利推行高血压防治策略,将真正的好处落实在患者身上。

防控路径全国推广

仍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在推行高血压防控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家教授们的知识传授,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医患沟通并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刘力生教授表示,目前已有诸如互联网平台、云数据库等新型技术与医疗系统融合,不仅可以实时传输患者血压动态,也方便了医患间的交流和沟通。全国对贯彻高血压基层防控路径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这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未来如何完善路径、简化流程、达到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防治网络一体化,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力生教授表示,我国目前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奋斗,未来也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共同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高血压防治使命。此外,刘力生教授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未来前景充满了期待,她也希望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能够“后继有人”、“代代传承”,成为每一代高血压医师心中的使命,成为每一位高血压患者收获的福益。

基于循证

β受体阻滞剂仍为一线降压用药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一线地位在部分指南中受到挑战。对此,刘力生教授表示,β受体阻滞剂经历了50多年的研发上市和临床应用,其在临床上的降压疗效有着大量的研究数据佐证,因此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的高血压指南中仍旧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此外,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脏的保护作用是世界公认的、基于大量循证依据支持的,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以交感系统过度激活为主,且通常伴有心率增快和舒张压升高。因此对于中青年、交感活性增高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临床上常首选β受体阻滞剂治疗。此外,已有诸多学者在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了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的重要性。β受体阻滞剂已证实可以降低静息心率并改善心功能,也成为了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首选措施,但是如何确定心率干预的界值仍需要未来重点研究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kfyy/7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