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小心大5月龄患儿左室呈球形扩大,原

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作者/李志勇⊙单位/医院超声科病例回顾患儿,男,5月,因发育迟缓2月入院。患儿发育差,枕秃明显,反应低下,哭声低弱,无其他不适,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扩大(18mm),左室呈球形扩大(44mm)。左室前侧壁、后侧壁、下壁以及后间隔心内膜增厚(4mm),回声增强。左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左室EF:24%。二尖瓣口E峰:1.32m/s,二尖瓣环e’峰:0.06m/s,E/e’=22。CDFI示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PW测三尖瓣反流速度:2.77m/s,压差:30.77mmHg(图1-5)。超声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左心扩大并左心功能不全。图1左室长轴切面显示左心扩大图2左室短轴切面显示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图3左室壁运动减弱,左室EF:24%图4室间隔侧E/e’=22图5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讨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EFE)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EFE主要病理特点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导致心内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病变常常累及左心系统,尤其是左心室,也可累及右心系统。EFE约80%的患者在1岁内发病,在成人中非常罕见,仅见少数报道。EFE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研究后认为,EFE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先天发育障碍、缺氧、心内膜供血不足和自体免疫等有关,其中病毒感染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特别是腮腺炎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ECHO病毒等。EFE是引起婴幼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症状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EFE多于出生后3-6月起病,常由呼吸道感染诱发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EFE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是指单纯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不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继发性多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根据左室大小,EFE可分为扩张型、缩窄型,其中以扩张型多见,约占95%,表现为左室扩大;缩窄型较为少见,表现为左室缩小或正常。根据心力衰竭进展程度的快慢,EFE可分为暴发型、急性型、慢性型,其中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EFE的诊断金标准是心内膜活检,但受患者年龄普遍较小、检查风险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暂不适用于临床。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年,国内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制定的EFE诊断标准为:1、婴儿期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较顽固,易反复加重;2、杂音轻或无,少数可有二尖瓣反流的II-III级收缩期杂音;3、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并伴T波呈缺血性倒置;4、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或伴心房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心内膜增厚。由此可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EFE首选及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但能够观察心内膜、腱索及瓣膜回声,腔室大小,室壁运动情况,评估心功能,瓣膜反流程度及心包积液的多少,还可以发现其他心脏畸形。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厚度多大于2mm,以左心室后壁最为明显。

心脏明显扩大,以左心室为主,呈球状扩大,其他心腔也可有不同程度扩大。

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

二尖瓣及腱索、乳头肌增厚、回声增强,出现二尖瓣反流,甚至狭窄。

继发性EFE可见主动脉缩窄、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等先天性心脏畸形。

鉴别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多发生于成年人,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受累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心功能下降,但心内膜多无增厚。2、病毒性心肌炎本病系病毒感染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毒感染史、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发现期前收缩、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等。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心腔扩大、心功能减低、心包积液。3、心肌致密化不全表现为心腔内多发、过度隆起的肌小梁和隐窝形成的网状结构,CDFI显示小梁间隙血流与心室腔相通,致密化不全心肌与致密化心肌厚度比>1.4(成人>2.0)。4、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本病属限制型心肌病的一种,好发于青少年,临床症状酷似缩窄性心包炎。本病多发于热带地区,而在我国则以广西、广东、贵州地区较多。本病主要病变为心内膜和内层心肌纤维增生,常累及心室流入道,尤以瓣下、心尖为重,严重时心尖可以闭塞。增厚的内膜表面可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乳头肌、腱索常受累。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右室型、双室型、左室型。治疗及预后EFE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肺联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心力衰竭治疗、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是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继发性EFE、重度二尖瓣反流等器质性病变。EFE的预后取决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患儿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如果不治疗或发现不及时,患儿一般存活不超过2年;如坚持长期治疗,并定期随访,患儿存活率可达70%左右,其中约50%的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心电图无异常;少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但可遗留心电图异常或心脏稍肥大。参考文献:[1]况建华,余更生.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32(11):-.[2]任明月,任立红.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9(6):-.[3]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王水云,吴信,杨秀滨,等.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4(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lctx/10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