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肥厚性心肌病伴发心房纤颤的临床概况

背景

心房纤颤(atrialfibrillation,AF)是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AF发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增加了脑卒中风险。然而,AF对HCM患者临床进程及转归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

方法

收集并评估TuftsHCM医学中心(TuftsMedicalCenter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从年至年的例连续患者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4.8±3.4年)。

结果

例HCM患者的随访中,例(20%)患者合并有AF,其中例(74%)患者符合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PAF)定义(异位心律平均5±5次,范围,1~20次),78例(26%)患者进展至永久性AF前平均PAF发作次数为7±6次。末次随访中,例(91%)患者存活,平均年龄62±13岁,其中89%的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ewYorkHeartAssociationclass,NYHC)I或II级。对伴有及不伴有AF的HCM患者进行年龄和性别配对后比较,未发现两组间的临床转归存在差异。伴有AF的患者中4%(11例)死于HCM相关因素,年死亡率为0.7%,由AF直接导致(患者死于血栓栓塞且生前未服用预防性抗凝药物)的年死亡率为0.1%(n=2)。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措施为服用药物[胺碘酮(n=)或索他洛尔(n=78)]和接受AF导管消融(n=49)或在外科心肌切除术时接受迷宫手术(n=72)。接受导管消融术后1年无AF复发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4%,而接受迷宫手术后1年无AF复发的患者比例为75%(P0.)。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4/,2%)明显低于未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9/66,14%)(P0.)。

结论

AF的发作影响生活质量,然而我们无法预测其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但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AF可得到一定控制,并降低发展至永久性AF的可能性。AF不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死因,也不会导致心律失常性猝死。经过积极治疗,伴有AF的HCM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且与不伴有AF的患者无差异。除了导致栓塞性卒中外,AF并不是导致HC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加强HCM伴发AF患者的抗凝治疗。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并下载原文

来源:Circulation.;:-.

Circulation中文版第1期全文No.3

孔祥清翻译/审校

精彩内容,请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xjbyx/6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