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健康”柳硕岩胸部肿瘤外科名医工作室
工作室主任:柳硕岩
成员:张德荣、郑庆丰、王枫、陈啸风、陈鹏、何皓
团队擅长:擅长于胸部肿瘤的诊疗(如食管、贲门、肺、纵隔及胸壁肿瘤)擅长胸腔镜的诊疗技术(微创)。
执业地点:医院
本期人物:
医院胸外科
柳硕岩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一天清晨5点,柳硕岩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他起来后就医院赶。原来,他主刀的一名食管癌的病人,在手术后因为一口痰上不来就要窒息了,他需要亲自到场坐镇抢救病人。他的爱人也只好跟着起来,被迫提早2医院上班。
你知道吗?这就是一位已经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食管外科前十专家,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常。
荣誉背后是平和淡然,只有那份对医学的认真一如既往。在喧嚣的世界里,他的心愿简单纯粹,“我只想认认真真做一名医生而已”。
柳硕岩教授
一胸外科!“凶”外科!那些年睡在病房中的日子柳硕岩与医学结缘,源于父母亲一个朴实的想法——医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又能顺便解决家人的健康问题。面对着家长们对孩子学医这件事的热情,当时16岁的他,似懂非懂中被顺势推向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的福建医科大学。
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医院——一医院。从事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当时也是新鲜事。
在外科轮转了一圈,他原本打算去头颈外科,没想到被医院胸外科老主任“看上”了。
刚刚20岁出头的柳硕岩进入这个天然贴着生死标签的专科后,在无数个睡在病房的日子里,对胸外科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在一点一滴的实战中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富有挑战的专科。
柳硕岩教授工作照
医院胸外科是改写中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先行者,在国内首先开展食管癌全胸段切除、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如今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手术方法,使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至今食管癌三野手术完成多例,是国内外开展这医院之一。“当年食管癌的治疗理念与现在完全不同。”柳硕岩说,当年主流的食管癌治疗手术是左进胸手术。而如今主流的手术已经改为“三野”根治术,一种右进胸的手术。
新术式受到日本治疗食管癌理念和技术的影响,从左胸到右胸,一字之差,但2小时的小手术变成了近10个小时的大手术,当时对这种新术式的反对声浪很高。但最后这种“不被看好”的术式却成了经典,在之后的30多年里,医院推广到全省,再从全省推广到全国。
“福建健康”柳硕岩胸部肿瘤外科名医工作室团队照
柳硕岩说,他很幸运地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第一例食管癌“三野”根治术。
他还记得手术从早上8点半持续到下午近6点。手术范围从颈部、胸腔一路做到腹腔,通过扩大的清扫,将容易发生转移的食管淋巴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一并切除。
手术下来了,老主任和他一人上半夜,一人下半夜,轮流守夜,就睡在病人的隔壁病床上,可以想见手术的凶险。
由于胸外科面临的疾病都比较凶险,手术也比较大,是医疗纠纷高发区,故而胸外科还有一个别名叫“凶外科”。而作为胸外科的医生不管是主任还是年轻医生,24小时随时待命是一种常态。
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力和强大的内心肯定“吃不消”,为此,他入行后每天都坚持游泳,每次1-2小时,一次不落地游个米,这个习惯整整保持了10多年。他还打趣说:
不仅外科医生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我爱人说,她做外科医生的妻子,也要如此。培训班中,柳教授致辞欢迎
二重复的事用心做幸存者就是最好的“活广告”“注重防护,原发灶和转移灶都要做得‘干净’。”如今这样的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早年,这是肿瘤外科医生的手术特点,亦是他们与普胸、普外的医生的区别。
行内人都知道,做得越干净,后果越严重。不做,并发症很少;做了,并发症就多,恢复关难闯,医生后期管理就麻烦。但也正是因为做了,病人的获益才越大,生存率才上来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胸外科就开始做“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从苏壁泓老院长、佘志廉老主任到柳硕岩,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了20多年的研究,成果颇丰,获得多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且传承中又有创新。柳硕岩教授手术照
“微创”历来是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亦在柳硕岩身上生了根,萌了芽,如何在临床上“微创”治愈疾病则是他最看重并持久探索的内容。
柳硕岩是国内最早将微创技术用于食管癌手术的术者之一。他总结出“腔镜下食管癌模块化淋巴结清扫学习方法与质量控制”,具体包括一系列腔镜下模块化食管癌手术的操作技巧,促进了微创食管外科手术的普及与规范。
同时,他还带领团队对于食管癌ERAS(术后快速康复)进行了研究,包括“单腔气管插管用于微创食管手术”及“食管癌患者营养支持策略”,有效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
柳硕岩教授带领团队做的这项研究获得了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然而,一个手术的改进和推广,远不只是从左到右那么简单。从医33年,柳硕岩完成各类食管手术超过例,其中各类微创食管手术近例。而用一句话来总结他所做的,其实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
全世界有一半的食管癌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都在中国。食管癌侵袭性强,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了。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从“左进胸”时代的30%以下,变成“右进胸”时代的45%-50%,也让更多患者看到了生的曙光。福清的一名老师查出食管癌已到中期,年接受了普胸里最大的手术,如今16年过去,她从最开始的弱不禁风到现在越活越有信心。
柳硕岩教授手术照
“我们手头10年生存率以上的病人很多,让医生开心的事莫过于此。”柳硕岩谈及此事颇感欣慰。但为人低调的他很少接受宣传,而病人活得久就是他最好的“活广告”。
也正如当年柳硕岩的小学老师告诉他的一句成功格言,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你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柳硕岩教授手术照
三线下手术线上播柳式“模块化学习法”飞入寻常医生家腔镜下“擀面杖式”食管游离法;
“奇静脉弓悬吊法”用于奇静脉弓区域的食管游离与淋巴结清扫,使隐匿性胸导管损伤的发生率降至接近为0;
“镂空法”及“卷帘法”用于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总结出“左喉返神经解剖的危险三角”;
“腔镜下制作胸顶胸膜三角瓣”发明,使吻合口纵隔瘘发生率降至接近为0;
“隧道式胃游离”方法、“颈部淋巴结清扫精细背膜解剖法”,便于腹腔及颈部手术的学习与质量控制;
……
这些都是柳硕岩在食管癌微创领域的独门绝技,被业内人士誉为“柳式手术模块化学习方法”。他还多次受邀到中医院医院进行食管癌的手术演示。大会直播手术,10名胸外科专家同台献技,9台都是肺癌手术,只有1台食管癌手术,就是他主刀。柳硕岩教授手术照
全国“百强名医”上榜评价中就有一条说:
柳硕岩全国首创的相关技术在国内超过40医院推广应用,极大推动了中国微创食管手术的发展。柳教授与COE学员交流
在苦战、血战中经过大量实践和摸索,一招一式,哪一招好用,柳硕岩从不藏私。在他的牵头下,医院胸外科每年都要办3-4期的全国微创食管手术高级研修班,这是针对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生的进阶学习班。迄今为止已连续承办27届,共接待全国医院多名同行前来学习。
另外,从年开始,他就采取线下手术线上播的新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热潮,让更多普通的胸外科医生,通过互联网,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共享最新的学术热点和学术动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到年,他共享的手术视频集就达到了近20个,有完整的手术也有针对手术难点分解的专题,其中“我是术者福州站”的手术视频在线播放量就超过了5万。
培训班
实践才能出真知!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更是如此。有一个好的行业探路者,后来者才能走得更加平坦。有不少基层医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柳式手术学习方法”的痕迹,进一步询问并非柳硕岩的学生,但却是看着他的手术视频一路走过来、学过来的。
柳硕岩的“线上学生”曾在手术视频底下留了一首诗向其致敬,《题柳硕岩主任》医大党生柳硕岩,叶刀游刃卅三年。口碑良好术精湛,勤学创新技领先(注:年入院毕业生中,学生党员)。
柳硕岩教授讲课中
参加食管外科国际高峰论坛
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长“我也要为后人铺路”记者采访当天,恰逢新一届“百强名医榜单”公布不久。柳硕岩已连续三届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食管外科前十专家。
第一年有同事告诉柳硕岩,他入选百强名医“琅琊榜”时,对于非官方的荣誉,他的第一反应是质疑,看到了榜单上的入选专家名单后,才觉得挺靠谱。“很多人只看到成功的光芒,却没有看到成功背后的付出。”柳硕岩坦言,“戴上了这个帽子,其实挺惶恐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其实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都是从血的教训中走过来的。”
同时,他谦逊地表示,“我有一些成绩,正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省在食管癌方面的手术和科研都做得早,抢占了先机。”实际上省内很多医生都做得不差,这也是为何不算食管癌高发区的福建,能有两人进入食管外科百强名医榜。
柳硕岩教授受邀在第十三届全国食管癌学术大会做手术表演和专题报告,并再次当选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采访中,正值年富力强的柳硕岩还说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打算,他想“退居二线”了。
“学科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才,要想做好传承,学科活力很重要。”柳硕岩进一步解释,北上广很多知名专家成名都很早,40岁-50岁就成名了,而不是在50岁之后。
所谓独木不成林,上下同欲者胜!“必须推出新人,让他们独挑大梁,但我可以为他们站台。”柳硕岩指出,长江后浪不推前浪,科学就无法进步。“我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走过来的,自然也要为后人铺路,不要想一个人包圆一切。”因此,科室年轻人要申报课题、手术演示、发表文章,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支持。
他还强调了一点,“要想医生做得好,患者和家属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医生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年轻医生要给予更多理解。”
柳硕岩教授工作照及团队照
来医院的病人多为晚期癌症患者,病人往往把之当做最后一道防线。首“吃”的是好“吃”的,后“吃”的就是难“吃”的,反复“吃”的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情况下,医生接手了“烫手山芋”,要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患者“只讲结果,不讲过程”,医生都为了规避风险,不敢冒险探索,科学就无法进步。“有的压力,医生要担,有的压力不该医生担。”他说。柳硕岩教授做客广播节目,科普健康知识
从胸外科主任到大外科副主任,做了10多年的学科带头人,熟悉的人都知道柳硕岩不喜应酬,生活简单,一心扎在学术上,秉承着“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科训,他带领大家一直默默耕耘,持之以恒地在临床和科研中不断前行。随着胸外科疾病谱的变化,如今医院的食管癌手术量稳中有降,而肺癌手术量明显增加。在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胸外科位于全国第68名、福建省第1名。正如老子所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工作室主任:柳硕岩主任医师个人简介:柳硕岩,男,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医院胸外科主任。主要学术兼职: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福建抗癌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返回福建省工作部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胸部肿瘤专业学组常委。主要技术特色:从事食管、肺部、纵膈及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近30年,能够熟练完成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结肠代食管术、全喉全食管切除术、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双袖状肺叶切除术、隆突成形术、肺上沟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尤其擅长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对应邀在中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医院(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医院等20医院进修腔镜手术表演,并获广泛好评。举办多场全国、省内学术会议及腔镜手术学习班,培训省内外学员逾百名。入选~、~、~三届中国百强名医榜胸外科食管外科前十名医生。
专科擅长:专业从事食管肿瘤、肺部肿瘤、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纵隔肿瘤、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团队成员一:张德荣副主任医师个人简介: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现任胸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获主任医师资格,副教授。年赴医院进修1年。长期从事胸部肿瘤诊断及治疗,擅长食管、纵隔、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开放及胸腔镜、腹腔镜、纵隔镜等微创手术。发表省级、SCI论文多篇。指导福建省卫生计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一项。
专科擅长:擅长胸部肿瘤诊断及治疗,掌握多种术式,对食管癌、肺癌、食管胃交界处癌、纵隔肿瘤的诊疗具有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
团队成员二:郑庆丰副主任医师个人简介:胸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副教授。专业从事食管肿瘤、肺部肿瘤、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纵隔肿瘤、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兼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秘书、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理事。医院胸部微创中心进修学习胸腔镜微创手术及纵隔镜手术,医院及香港中医院心肺外科、上消化道外科访问学习胸部微创手术、内镜诊疗及机器人手术。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课题、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共3项,参加多项厅级、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国家级以上期刊论著10余篇。
专科擅长:专业从事食管肿瘤、肺部肿瘤、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纵隔肿瘤、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
门诊时间:星期四上午
团队成员三:王枫副主任医师个人简介: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现任胸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全国委员;省内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年赴中医院医院进修1年。长期从事胸部肿瘤诊断及治疗,擅长食管、纵隔、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开放及胸腔镜、腹腔镜、纵隔镜等微创手术。发表国家级、SCI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撰写SCI及CSCD论文10余篇,多次在全国及区域手术视频比赛获奖。
专科擅长:擅长胸部肿瘤诊断及治疗,掌握多种术式,对食管癌、肺癌、食管胃交界处癌、纵隔肿瘤、胸壁肿瘤及颈胸交界肿瘤的诊疗具有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目前援疆,没看门诊
团队成员四:陈啸风主治医师个人简介: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七年制,现任胸部肿瘤外科主治医师,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学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通路学组青年委员,长期从事胸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发表论文数篇。
团队成员五:陈鹏主治医师个人简介:胸部肿瘤外科主治医师,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从事胸部肿瘤诊断及治疗,对食管癌、肺癌、食管胃交界处癌、纵隔肿瘤、胸壁肿瘤及颈胸交界肿瘤的诊疗具有丰富经验。发表省级、SCI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团队成员六:何皓主治医师个人简介:医院胸部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胸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对食管癌、肺癌、食管胃交界处癌、纵隔肿瘤等胸部相关疾病的诊疗。参与发表论文数篇。
注:医院游昌财、陈鹏对本文的成稿亦有大量帮助。
“名医风采”往期回顾:
★陈文祯:青丝变白不言悔几代人芳华结硕果
★吴可贵:救死扶伤半世纪医路探索心不老
★慕容慎行:行医六十余载,慕容慎行完美诠释全心全意服务好病
★陈良万:福建“换心第一人”的“心”生
★曹华:白塔下“开心”医者以刀作笔“书写”仁
★陈江:想做种植牙,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医生的资质!“种植大咖”陈江告诉你关于种植牙的那些事!
★陈幸生:为了保孩子90后妈妈弃掉了一条腿,这样的悲剧希望你不要遇上!
★张榕:福建耳鼻喉科的旗手:两块九治好眩晕顽疾、用手法不开药就治好病......他的神奇让你惊叹!
★江家骥:不怕“烦”的医生把每次问诊当首诊
★张怡元:“骨骼4S店店长”张怡元:带你直击关节重生!
★韩涛:手随心动的生死冒险心尖上的手工艺者
★沈翎:一年要看5万名病人,她能做到让每一个病号的家人满意!医院的沈翎主任点赞!
★王川:是外科医生还是一位“美学家”,王川让女性把健康的美继续演绎下去
★张端强:想了解Angelababy变美的奥秘吗?来听听正畸“大腕”张端强怎么说
★陈燕惠:她是最懂孩子的漂亮阿姨
★胡继芬:危重孕产妇遇到她,就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每当婴儿降生、产妇脱险,胡继芬教授总是倍感喜悦
★毛厚平:宁愿自己“吃”射线,也要把每一例手术做成精品!毛厚平完美诠释医者的工匠精神!
★王耀东:“做医生我讲良心”王耀东用三十五载诠释肝胆本色!
★张仁川:没有刀光血影的心理“解剖”师
★翁国星:医良则相,从医议政都是“心”的选择
★周辉良:专业解“男题”,挑起男科“独立”,周辉良“迎男而上”
★陈捷:作为我省首位男性妇科医生,开我省妇科内窥镜手术先河,陈捷头顶多项第一
★潘建基:“创业”敢为人先,勇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制高点
★肖诏玮:老中医肖诏玮巧用“汤剂”辨证医治儿科疑难杂症,编著榕城中医文书留后人
★王彪:修复残损,探索美丽,整形外科王彪主任用手术诠释他的美学理念
★王烈:年均台手术,啃下那么多“硬骨头”的总院王烈主任:每一台手术都好比打一场战!
★朱益华:妙手仁心朱益华只为患者送光明!
★王和鸣:骨伤名师王和鸣:一辈子潜心做好一件事
★蔡而玮:小科室也有大作为,在肛肠科,蔡而玮一干三十年,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用热爱升华价值
★江艺:五百多位肝移植危重病人,就这么被他救活!他是总院江艺,他的“传说”值得一读!
★郑志群:走在妇产科“钢丝”上,一张张新生儿的照片比奖章更令她开心
★林焱斌:从医没退路唯有砥砺前行,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
★王承党:“金钱越分越少,知识越分越多”,他是甘为人梯的医者之师
★李瑞玉:用最真实的行动诠释——努力为病家谋健康!
★梁玮:“有情解病,无声除疾”——医院梁玮行走中的消化内镜领路人
★翁山耕:柳叶刀“披肝沥胆”,守护百姓健康
★陈国龄:半世纪坚守,他只为患者解决麻烦
★季晓林:“做别人的事,学自己的艺”,他是追回时间的神经内科医生
★万建新:8小时之内没有科学家,%的投入才应是常态
★李炜明:小个子也能成“武将”,他是骨科手术台上的“高级木工”
★应敏刚:花甲年岁少年心,抗肿瘤医路无悔
★郑雄伟:为病寻理,解码肿瘤秘密,郑雄伟教授满身智慧
★欧阳奇明:颌面方寸间,仁心仁术见真章
★郑忠:年少立志悬壶,行医三十载在骨科创出多项第一
★林建华:一腔情怀不负患者重托;德才兼备赢得医界称赞!
★徐杰:显微镜下骨科诊疗的探索者——省立徐杰为患解忧,敢为人先!
★许卫红:十年磨一剑,出鞘始见锋
★游振辉:“刚”的是术,“柔”的是心,他是刀尖上行走的“民医”
★陈燕凌:勇闯不完美之境的“肝胆快男”
★廖忠:推崇治疗性价比的良心医者
★梁珪清:三变医者,先做人后做事
★庄永泽:进击中的“圣斗士”
★唐素萍:“拼命三娘”30多年如一日,只为了儿童健康!
★陈祥锦:医生就是要为社会做点事
★张文明:“爱拼才会赢”的完美主义医者
福建健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