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转心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为心脏注入新

患者术后的CRT-D影像通讯员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杨玉玲刘金洁)“现在下楼活动再也不觉得累了,真是太感谢你们啦”,出院时胡奶奶(化姓)脸上露出来久违的笑容,对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逆转心衰”,为心脏注入新活力。64岁的胡奶奶,近一年来频繁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曾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但症状缓解并不明显。最近胡奶奶胸闷气喘再次复发,“只要一说话就心慌得厉害,要喘好久”,胡奶奶正常生活深受其扰,希望能尽快寻找到有效治疗方式,辗转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心血管内科王丽岳主任细致了解患者病情,完善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提示胡奶奶心脏增大、左心室功能极低,考虑是扩张型心脏病。射血分数39%(正常50%以上),心脏泵血能力极度不足,心功能极差。同时,动态心电图有短阵室速发作,也就是说随时有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可能。经认真分析病情,心血管内科团队认为,胡奶奶有明确心脏早同步化治疗(CRT-D)的适应症。王丽岳主任介绍,心衰患者左右两个心室不能相互配合、同步跳动,泵血功能不足,才导致心功能越来越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通过置入CRT-D除颤起搏器,协助左右心室同步收缩,从而达到减少瓣膜反流、改善心衰症状、逆转心脏扩大的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经充分术前准备,王主任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在局麻下实施了CRT-D植入术,分别在左心室、右心室、右室心尖部植入电极,反复调试电极导线参数,确保其正常工作。再次观察心脏影像,连接起搏器后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较前有明显改善。一周后,胡奶奶胸闷喘气明显缓解,心脏已经恢复协调跳动,心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康复出院。王丽岳主任提醒,扩张型心肌病的成因十分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环境等多个因素相关,其典型特征为左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一般频发心衰、心率失常,有猝死风险。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可尝试采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改善疾病。如果不符合CRT-D指征,晚期心衰患者则需要考虑接受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xjbzs/1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