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危因素的护理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解放军第153医院
2.2 生活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生活上的必要需求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适量纤维素、新鲜水果蔬菜,进食量不可过饱,以防增加心脏负担便秘时适当口服缓泻剂,告诫患者切忌屏气用力,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心肌缺血,教育患者在排便时呼气或含服硝酸甘油,每日按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以促进排便
张青叶 陆利霞 杨建华 王梅玉 王丹丹 2005-12-13 13:29:45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12月第1卷第11期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具有家族性心脏异常倾向、独特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的特发性心肌病部分患者可完全无自觉症状而在体检中被发现或猝死二是检测出那些有高度猝死危险的患者并给予积极护理本文将2001年10月~2002年12月以来收治的6例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护理报告如下
3.4 心衰的护理 尚未发生心衰的患者要避免劳累,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酒一旦发生心衰应注意充分休息,给予低盐或无盐、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宜少食多餐,合理补给维生素b 1 及c,低钾患者适当增加蔬菜、瓜果、肉汤及橘子汁等给予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呼吸困难程度、咳嗽、咯痰情况及肺内罗音变化遵医嘱服药,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神志等变化,使用利尿剂时,应严格记录出入量,监测电解质变化情况,如低钾、低钠等;使用血管扩张剂要控制输液速度并监测血压,做好护理记录,延缓病情恶化
2 一般护理
(收稿日期:2003-08-17)
3.2 猝死的预防及护理 hcm患者在发生猝死前往往尚未明确诊断或新近确诊而不易预知,而猝死仅为首发的临床表现护理上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自觉症状,注意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尤其是任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值班护士应熟练掌握除颤器的使用和紧急心肺复苏对各种心电图变化、心律失常的图形能准确判断,以便尽早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争取抢救时间
2.1 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介绍有关注意事项、关心体贴询问病情,主动了解患者需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同时还应注意在患者情绪稳定期间及时给予保健指导,讲解出院后的饮食、休息及注意事项
3.3 心律失常的护理 评估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晕厥等,注意观察和询问这些症状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定期测量心率和心律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次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三束支传导阻滞多数传导阻滞可恢复,必要时安置起搏器护士应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在患者心律失常突然发作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标明日期和时间如需持续心电监测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等情况必要时准备好急救药品、抢救设备,及时给予急救教育患者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烈性酒、可乐等;心动过缓患者应避免屏气用力动作,如用力排便等,以免因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hcm的进展缓慢,但如病情进展迅速或心室舒张末期血压过高则预后较差患者除严格、持续合理安排活动量、坚持治疗外,还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持重、屏气动作,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此外,对直系亲属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及早发现病情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4例,女2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8岁病史3~5年患者主要症状为心慌、胸闷、晕厥,通常在体力活动时加重心功能ⅱ~ⅲ级,心前区可闻及2/6~4/6级收缩期杂音
3.1 晕厥的治疗和护理 晕厥是猝死的先兆,应引起临床重视临床护理不容忽视,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晕厥发作史,了解患者晕厥发生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及发作前是否有前驱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眼黑、出冷汗等嘱患者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外出检查时由专人陪送避免因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加重梗阻,导致脑供血下降发生晕厥同时,hcm患者多服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等,负性肌力药物抑制心肌收缩,减轻流出道阻塞护士要注意观察上述药物对血压和心率的不良影响,避免晕厥的发生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