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
祖孙四代五十余载守护文物的崔文柱
徒手抱住坠楼小男孩的娄相辉
愿做生命守护天使的李相霖
本来潦倒不堪,却硬是活成一道风景的王翠华
……
每一位候选人都代表一种启示、一种精神
一起认识他们
第七届“最美泗州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1.曹妍
美女医生曹妍
人物简介:曹妍,女,年6月出生,刘圩镇中心卫生院心电图室医生。
事迹简介:患者眼里的“美女医生”:她用弱小的身躯背起素不相识的患者老太太上下楼梯;同事眼里的“铁娘子”:她以院为家,在家庭医生履约途中摔伤后简单处理一下伤口又继续工作;年轻人眼里的“知心曹大姐”:她每年无偿地为适龄农民工牵桥搭线,在她手里成功喜结连理的新人达上百对;公婆眼里的“好闺女”:患肺癌晚期的婆婆卧床一年,她端屎端尿伺候床前。
正文:
她是患者眼里的“美女医生”;她是同事眼里的“铁娘子”;她是年轻人眼里的“知心大姐”;她是公公婆婆眼里的“好闺女”。她就是泗县刘圩镇中心卫生院心电图室的曹妍。说起美女医生曹妍要从一张模糊的背影照片说起…….
盛夏,天气炎热,太阳像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医院门诊通往二楼辅助检查科室的楼梯旁,一老太太在轻轻的抽泣着,旁边站俩孩子约摸十二三岁的样子,见奶奶哭也跟着哭,很多人见了都不知道是为何。心电图室的曹妍当班,闻声出来看了看,上前询问原由,原来是这样,老太太的老伴去世了,儿子媳妇都不在家,和孙子孙女相依为命。近来多年风湿落下的腿疾导致不能行走了,医院治疗,单子开完了,面对要上楼才可以做检查,老太太犯难了,现在的她拄着拐杖在平地上都难以行走的她更别说上楼梯了,孙子,孙女还小也背不动她,一时间着急愁哭了。大致了解情况后曹妍说:“没事的大娘,我来背您!”说着弯下腰就要背起老太太上楼。老太太见状连忙说:“这怎么可以,使不得!使不得!我这瘸老太太又脏又臭的,使不得!”曹妍说:“谁没有老的时候,谁家没有老人,没关系的”说着驮起老太太就往楼上爬,小孙子在后面托着奶奶。被路人拍到了,于是就有了这张模糊但珍贵的照片。虽说老太太不是太重但也有百十多斤,近一米六身高,瘦弱的曹妍要背起老太太上楼也蛮吃力的,艰难的把老太太背到楼上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彩超,检验,心电图一个个科室,一项项把检查做完又把老人背回了病房。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她几乎是半趴的状态把老人艰难的背下楼。老太太又流泪了,这回是感激的泪水,一个劲的说:感谢!感谢好心人,感谢好医生,感谢党的好政策,不然我这奶孙几个可怎么活呀!
第二天曹妍去看望老太太,看到俩孩子身上穿的还是昨天的衣服,这大热天的流汗后衣服早馊了。知道他们送奶奶来看病什么也没带,这么小的孩子怎能想得这么周全。她又给俩孩子买来了换洗衣服,又带他们去洗浴间洗了澡。浑身清爽了的孩子们脸上乐开了花,顿时间感到了母爱的温暖,拽着曹妍就喊她“干妈”,可能是心底里那份久违了的母爱的温暖,也可能是心底渴望喊妈的的强烈愿望,孩子不住喊着:“干妈!干妈!……”,这个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居然被喊的脸红了,羞涩的答应着:“哎!哎!…..”.多么温馨的场面,人性的美好在这一颗展现的淋漓尽致。让爱住你心间,让爱在着个夏日传递,美在这个夏日里传递。
走进曹妍的生活,她还有很多称谓,同事们称她“铁娘子”,是因为她几乎是以院为家。医院医生少,心电图室就她一个人,一周一天的休息时间她几乎没有休息过,除了考试医院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心电图室和病房。同事调侃说:医院了。她笑笑回答:是的,是的。除了正常上班还要下乡进行家庭医生履约,在一次家庭医生履约的路上,电动三轮车压到了凸起的土疙瘩上,瞬间车翻人摔了下来,胳膊摔破了,鲜血直流,腿脚也摔青了,到卫生室简单的处理一下伤口包扎完毕,就跛着脚又和同事一起入户履约了。同事和签约户看了都心疼的让她休息,她还是笑笑回答:“谢谢!没事的,我能行,跟着写写材料也是好的。”那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医院里榜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楷模的事迹数不胜数,同事以她为学习榜样,全院曾掀起“向曹妍同志学习做服务标兵”的学习热潮。你不是铁人却有着铁人一般的毅力,你明明也是柔弱的小女子,却硬生生让自己做到了“铁娘子”。
生活中年轻人称她为“知心曹大姐”,是因为多年来她都会在春节农民工返乡期间,为适龄男女青年牵桥搭线,当地人很多都知道医院心电图室的“红娘”美女医生曹妍。春节是青年人相亲的最好时机,是名副其实的“鹊桥会”,这时所有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都回来过年了。张家的男孩25岁了,大专毕业在某公司上班;李家的闺女22岁了高中毕业在某服装厂上班;王家的小子今年23岁,相貌俊秀……很多亲戚,同事和熟人会找到她,或者是亲戚托亲戚,熟人再托熟人找到她,她都会义不容辞的热心帮助介绍。有人说她说媒是为了钱,她还是笑笑说:“没什么,哪个背后不被人说。”只有她自己知道是图什么。图大家亲切的叫她声“曹大姐”,那是一份信任,很重,她很看重!她开心。其实年轻人到她家里见面,她还要捎带搭上茶水,瓜子,糖果钱,她说来者都是客。这多年在她手里成功牵手喜结连理的新人达上百对。婚后小两口有个小矛盾,婆媳之间有个小误会还会达电话来向她诉说。因为她是“知心曹大姐”。为人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你就是新时代的“红娘”,年轻人心中的“知心曹大姐”,镇妇联推选的真正的“妇女代表”。
公公婆婆称她“好闺女”,是因为患肺癌晚期的婆婆卧床一年,她一年如一日的端屎端尿,床前伺候。五年前的一个冬天,一向开朗爱干净的婆婆查出了肺癌晚期,人活精气神,从查出病到卧床也就三个月时间,一个爱说爱笑,爱干净的老太太就这样倒下了。那时孩子还小每天除了伺候婆婆孩子还要上班,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了,先是帮婆婆大小便,翻身按摩,再帮她刷牙,洗脸,梳头,然后是做一家人的早餐,再是孩子起床,自己洗漱,早餐…..一切收拾完毕再去上班。中午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婆婆翻身按摩,然后再做午饭。晚上一家人晚饭后,大家都休息了她却开始洗一家人的衣服,拖地,收拾房间…..夜深人静了她才托着疲倦的身躯休息。肺癌晚期的病人骨瘦如柴,婆婆卧床近一年却从没有生过褥疮,每天翻身数次,擦洗,按摩。卧床的人不活动经常便秘,大便干结,她便买来开塞露,戴手套帮婆婆掏大便,气味熏天连婆婆自己都闲难闻,曹妍却说没事,因为她不想让婆婆内疚难过。清理完粪便后,再帮婆婆清洗干净,好让婆婆清清爽爽的休息,她知道婆婆一辈子爱干净。公公婆婆逢人便说曹妍是他们的好“闺女”。
百善孝为先,你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的责任,你是年轻人的楷模。
这就是我们的“最美女医生”曹妍,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事迹却彰显了新时代巾帼风采!
2.程刚
一人扶贫全家驻村
人物简介:程刚,男,年2月出生,泗县黄圩镇孙苏村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
事迹简介:程刚年通过宿州市人才引进,考入到泗县林业局林技推广站工作。年5月,他作为县派第七批驻村工作队队员,到泗县黄圩镇孙苏村参与扶贫工作,任职扶贫专干。程刚一人扶贫,全家驻村来帮扶。程刚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坚持在村,及时为贫困户及一般农户排忧解难。每天积极摸排贫困户及一般农户基本信息及困难,做好记录,到村里和大家一起商讨怎么解决困难;向村民做好各项政策宣传,鼓励自发内生动力;为贫困户做好到户项目的政策申报,让每户享受该享受的政策;向上争取到村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带领村民贫困户脱贫致富。
正文:
年5月,程刚作为县派第七批驻村工作队队员,从泗县林业局林技推广站岗位,来到孙苏村参与扶贫工作。他和他的家人以实际行动共同书写了“携妻挈子又带老,全家齐走扶贫路”的扶贫佳话。
程刚今年31岁,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人,年考到泗县林业局林技推广站工作。谭莉是他的妻子,安徽省淮北市渠沟镇人。追随丈夫的脚步,年9月,谭莉考入泗县瓦坊中心校,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从孙苏村村部到瓦坊中心校,直线距离有20多公里,谭莉每天起早贪黑,骑电动车上下班。一般单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碰上雨雪等恶劣天气,耗时更长。有一年冬天,因为修路,再加上雪后路面结冰,骑电动车的谭莉,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膝盖肿了十几天才消。而程刚却忙于村里的扶贫工作,对妻子无暇照顾,虽然妻子从没有抱怨过,但每每想到此事,程刚觉得内心十分愧疚。
考虑到程刚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谭莉上班地点又远,孩子也小,程刚的母亲毅然从老家来到泗县,为小两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现在,他们一家三代四口人住在村部里,夏天闷热,冬天透风。
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都是家,家人的大力支持,程刚能够更安心的工作。
程刚驻村后就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程刚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坚持在村,及时为贫困户及一般农户排忧解难。每天积极摸排贫困户及一般农户基本信息及困难,做好记录,到村里和大家一起商讨怎么解决困难;向村民做好各项政策宣传,鼓励自发内生动力;为贫困户做好到户项目的政策申报,让每户享受该享受的政策;向上争取到村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带领村民贫困户脱贫致富。
孙苏村有户贫困户叫李庆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自打程刚驻村以后,李庆龙不分白天黑夜,也不分工作日还是周末,想起啥事都爱找程刚唠两句,最晚的一次在半夜之后,程刚都睡下了,李庆龙还来找他唠嗑。在程刚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庆龙开始养羊,年收入超过万元。李庆龙的妻子和大女儿外出务工,年收入3万多元。年底,李庆龙一家成功脱贫。
年8月19日,周日。泗县突降暴雨,很多地方被淹,孙苏村也不例外。70多岁的独居老人贫困户周文英因住地低洼,家中积水有10多厘米深。当程刚赶到老人家的时候,老人正在吃力地用水瓢往外舀水,程刚主动帮我舀水,忙活了两个多小时。那次暴雨后,孙苏村对沟渠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将所有低洼住户的周边垫高,再也没有发生家中被淹的事情。
村民孙大眼年底喂养了二十多头猪,恰逢猪肉掉价,亏了不少钱。今年5月孙大眼突然吐血,到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前期治疗已掏空了家庭所有的积蓄。程刚了解到孙大眼这户情况后,帮助其申办了低保,年新增进入贫困户,通过政策来减轻孙大眼的家庭负担。同时发动全村村民爱心捐款和在水滴筹上筹款,共筹到善款元,让孙大眼有继续治疗的希望。
不仅程刚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上,就连他的妻子和母亲也在为扶贫出力。
谭莉是班主任,因要帮助村里的贫困学生申请教育扶贫项目,时间一长对教育扶贫政策摸了个门清,甚至比程刚还清楚。村里贫困户家孩子上学,能不能减免学费,能不能享受补助,大家都来咨询谭莉,程刚也乐得向村民推荐妻子。谭莉性格温和,待人处事有耐心,村里有位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叫孙子浩,做作业遇到难题,都爱去问谭莉。后来,村里的其他孩子也效仿孙子浩,谭莉家中时常出现孩子排队辅导的场景。
家住大孙庄的3岁小朋友阳阳,父母在外务工,平日和爷爷奶奶住一起。阳阳经常和程刚的孩子一起玩,时间长了,两家就熟悉起来,程刚的母亲特别心疼阳阳,有好吃的就想着给阳阳留一点,遇到阳阳的爷爷奶奶有事情,就主动帮助照看。“困难的时候帮一把,生活就有奔头。”程刚母亲朴实的话语,道出的却是最动人的道理。
孙苏村多点发力让扶贫提速。
孙苏村现有户数户,共人。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期间经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深入摸排及动态调整,至今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自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孙苏村累计脱贫户人,仅年就脱贫39户人。
孙苏村通过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有效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和脱贫的信心。孙苏村通过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坐收租金”,使27户贫困户共63人受益;通过规模种植,带动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增收,使19户贫困户46人受益。此外,村里还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一座大型沼气发电厂,建成后将带动21户贫困户就业。
针对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多是老弱病残的现象,程刚组织村里10多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和贫困户,聚在一起帮助一家手工艺品企业“串珠子”。虽然每天只能挣几元到20多元,却也能贴补日常家用。
在程刚和其队友的共同努力下,孙苏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全村贫困发生率从7.36%下降至1.24%;全村三个自然村,新修水泥路8.9公里,实现了水泥路出行“户户通”;建设了自来水厂,实现水电入户率%;村庄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善,贫困人口收入明显提高,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实现全覆盖。下一步,村里还计划建设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程刚的新年心愿就是希望泗县能顺利摘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希望孙苏村村民的生活再好一点、幸福感更强一点。
3.崔文柱
祖孙四代五十余载的守护
人物简介:崔文柱,男,年7月生,泗县畜牧局退休职工,现居住在泗县运河边曹苗村。
事迹简介:年4月,泗县运河边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雕刻精美的镇水石兽,这得益于崔家祖孙四代50余年来对运河文物的倾心守护。“文革”初期,居住在运河边的崔文柱的爷爷崔孟铭老先生冒着被批斗的风险,把被倾推到河里的运河镇水石兽秘密埋藏起来。崔孟铭老先生生前一直小心管护着这件文物,临终之前,一再叮嘱儿孙保护好镇水石兽。崔家一直铭记着崔孟铭老先生嘱咐,时常到文物埋藏处查看,数十年如一日。
正文:
20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初期,因“破四旧”而对文物古迹造成大量破坏,其中,坐落在曹苗村崔庄运河边东八里桥上的精美的镇水石兽也未能够幸免。当时,崔庄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崔孟铭老先生深知这石兽的历史文物价值,冒着被批斗的风险,偷偷发动乡邻,把已被推进河里的这件镇水石兽抬到家里,秘密埋藏在自家门前路边树下的僻静处,小心地守护起来。崔孟铭老先生生前一直小心管护着这件文物,告诫儿孙保护好它。崔孟铭老先生临终之前,一再叮嘱孙子孙媳崔文柱、乔宏英夫妇用心保护,将来捐给政府保管研究。几十年来,崔文柱和老伴乔宏英默默地守护着这件文物,并且把当年他们的爷爷崔孟铭老先生埋藏石兽的事情告诉了儿子崔猛,一家人合力保护着这件石兽。
几十年时间里,埋藏运河石兽的地方数次修堤修路,每一次施工期间,崔文柱老两口都默默守护在旁边,每天都等到施工队结束回去之后,他们才放心地回家,许多次夜间施工,崔文柱夫妇都会整夜地守护,防止施工对这件运河石兽产生破坏。为保护好这个老物件,崔文柱夫妇在石兽上面用泥土覆盖,铺上石块作为防护,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守护着它。
自从崔庄拆迁搬走后,这件石兽便成了崔家人心中时刻的牵挂,三天两头回来看看,他们的儿子崔猛上班之前,也会绕道过来进行巡视,确保这个老物件不被盗取。年4月份,通过巡查发现,崔庄一带有行迹不明的人员出没,崔文柱一家因担心文物受到破坏,在一起商量后,紧急联系文物部门希望能够把它取出来交给政府保管研究。年4月29日下午,在崔文柱一家的大力帮忙下,埋藏了50余年的运河石兽重见天日,得以展现其精美风采。
从崔孟铭老先生埋藏保护运河石兽到今天,五十余年光阴荏苒,世事变迁,而崔家精心守护运河文物的事情一直没有改变。从崔孟铭老先生到崔猛,崔家前后四代人精心守护着这件文物,使得运河石兽完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是我们留给后世子孙的宝贵遗产。正是有了崔文柱一家的这种精神,才有了运河石兽的完整保护和留传,他们用朴实的付出做出感人而又极不平凡的事情。
4.郭荣海
社区老艺人说唱中国梦
人物简介:郭荣海,男,年11月出生,泗县泗城镇东关社区人,“乐群文艺队”队长。
事迹简介:东关社区居民郭荣海,大家亲切地叫他老郭。老郭自小喜欢唱歌,退休后建立了乐群文艺队。在10来年里为把宣传脱贫政策、民生福利、编排到小调里,到福利院、敬老院、居民小区、文广站等地方演出,让更多的居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祖国的强大!
正文:
“东方升起红太阳,泗州城里亮堂堂,女儿啊快快走,看看泗州真漂亮……”这是泗城镇东关社区居民郭荣海演唱的民间小调《逛泗城》中的开场。
“我一辈子就爱好这个,有人愿意听我就愿意唱”郭荣海说。10几年来,他的生活中都没有离开过这些民间小调,只要一有空闲,他都会自演自唱一番。左邻右舍有谁想听,他就搬出凳子坐在门前给大家现场表演。
郭荣海从小喜欢唱歌,由于家庭贫穷没有系统专业的学过一天唱歌。成年后当了一名农民,生活负担加重,每天下地劳作更是没有一点时间唱了。后来儿女长大成家立业了,老郭的负担减轻了,空闲时间多了,唱歌的念头又在他的脑海里燃烧了起来!一开始老郭每天下午到城中心的泗州广场去唱,一群老头老太太围着,他就站在中间清唱,没有伴奏,没有音乐,但他唱的无比投入。后来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台音响、歌曲的伴奏带、麦克风等,家伙什配齐了,歌儿越唱越高兴,人儿越活越年轻,他唱歌的兴趣更高了!在广场唱歌期间,郭荣海认识很多和他一样喜欢唱歌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唱歌技巧,编排一些民间小调曲目。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有着共同爱好,老郭无比开心!
年老郭和伙伴们建立了“乐群文艺队”,老郭任队长。文艺队成立后,大家有时间就在一起创作排练节目,每逢节假日来临,老郭都会赶场的为四邻八乡的乡亲演唱着这些优美的民间小调。不论是《摘石榴》、《五只小船》等传统曲目,还是《脱贫攻坚》、《逛泗城》等当代说唱,郭荣海演唱都会搏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叫好!
“乐群文艺队”越来越出名,老郭在社区是个“名人”了,走到哪都有人认识他!可是他心理想的是怎样编排利用民间小调歌唱祖国,歌唱党的好政策,歌唱人民的幸福生活,因为他始终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在以后时间了文艺队就把宣传脱贫政策、民生福利、编排到小调里,到福利院、敬老院、居民小区、文广站、广场等地方演出,让更多的居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祖国的强大!
年县里举办第一届曲艺比赛,“乐群文艺队”编排的琴书《脱贫攻坚》荣获曲艺比赛一等奖后,被县里推荐到宿州市参加比赛,在所有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三等奖的好名次!
在居民小区、社区广场、公园经常能看到老郭和他的文艺队为群众义务表演,大家看的是聚精会神,文艺队员们表演的是热火朝天!老郭说只要他还唱的动,就会一直唱下去!
5.李甫
身残志坚党员光辉
人物简介:李甫,男,汉族,年10月4日出生,泗县山头镇找沟村人,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自主创业的企业家。
事迹简介:李甫,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他热爱生活,助人为乐,济弱济困。年,他创办泗县祥和木业有限公司,四年来缴纳国家税收多万,解决山头镇40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至年,他出资12万元带头把路修好,把路灯搞亮。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几年坚持不懈地去做好事,而李甫做到了!这么多年,李甫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受到了乡亲们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正文:
李甫是村里最早一批外出打拼的人,在外打拼期间,不幸右手受伤致残,回到家乡为了养家糊口,曾经干过油坊、冰棒厂、修理过家电,多年来做过多种工作。
年,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在飞速发展,也为地方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农村的发展也需添砖加瓦。但当时的农村尚且落后,大部分年轻人都背井离乡,在外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极为普遍,为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他决定创办泗县祥和木业有限公司。自创业以来,他兢兢业业,诚实守信,企业也在平稳中不断发展壮大。四年来李甫缴纳国家税收多万,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让空巢老人不再空巢,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
年至年为解决家乡父老出行难的问题,带头集资、独资修建水泥路面6处,自己出资共计12万元,自掏腰包为村名安装路灯30余盏,花费1万5千元,三年来已出电费2万多元,至今电费还是李甫一个人承担。在提到修路安装路灯的事情,李甫说:“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晴天还好,遇到雨天,老人土路接送孩子实在不方便。于是俺就决定一定要带头把路修好,把路灯搞亮,让乡亲们晚上出来进去都方便。”
年,在农村禁止焚烧秸秆工作中,李甫开着自己的皮卡车全村24小时巡查火点,一趟20多公里,李甫一天至少5个来回,灭掉着火点多起。在禁烧过程中李甫没吃村里一口饭,没要一分油费,自己拿钱买扩音设备,看到禁烧人员辛苦,买多元的桃分给禁烧人员吃。
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年为一位孤寡老人承担常年电费,三年来累计多元,把老人当作亲人对待,经常看望慰问。
他经常对别人说:“俺是一名基层党员,基层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能给党抹黑,让群众相信‘党是一直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李甫就是这样,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白癜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