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群众看病观念的变化,起搏器作为一种特定患者人群延长寿命,保证生活质量的必不可少的“神器”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01
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形象地说,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发电机再加上电线。起搏器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的皮下,它的导线通过静脉到达心脏,导线顶端的电极固定在心脏的内侧面心肌上。通过起搏器刺激心肌使心脏搏动,维持心脏正常跳动,可纠正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在当今已是个普通手术,大约需要1小时多。手术实行局麻,通常在锁骨下方的上胸部切开一个横切口,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通过锁骨下的静脉送入心脏。医生通过电视荧光屏(一种X光监视装置)的指示将起搏器电极的前端固定在心腔内的特定部位。然后将一个小巧的脉冲发生器(即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将起搏器放入切口内的皮肤下,最后缝合皮肤,关闭切口。
01
什么情况下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的主要适应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数情况下起搏器是为那些心率过慢而引起不适的人准备的。当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这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另外,起搏器还可以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如心梗会导致心肌无法有力收缩。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以在心脏各部分安装多个起搏电极,同步产生多个电刺激命令,帮助心肌收缩。同时,一些疾病可引发心跳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除此之外,在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预防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等),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或唯一的治疗手段。
治疗心跳过慢
如果您经常容易疲劳,身体乏力,整天无精打采;感觉心跳不适或者头晕、眼前发黑甚至发生过晕厥,您可能患有心跳过慢,应及时去看心脏专科医生。心跳过慢通常有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治疗两种方法。目前对于慢性的心跳过慢无特效药物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跳过慢最有效的方法。
心脏起搏技术临床应用于人类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心脏起搏技术挽救了无数的心跳缓慢的患者的生命。如果心脏发放心跳指令的司令部(医学上称窦房结)发生病变和/或心跳的指令传导遇到障碍即可引起心跳缓慢。我们全身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主要依赖于心脏收缩“泵血”功能,心跳过慢引起泵血功能低下或一过性停止,人体重要脏器组织尤其是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缺氧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昏眼花、眩晕、黑朦、晕厥、记忆力下降、疲乏无力、活动耐力降低、胸闷、心慌、气短等,严重者晕厥或死亡。如果上述症状呈一过性,或者症状不是十分明显,但检查已经发现有明显的心跳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心跳忽快忽慢等客观依据,大多数患者需要心脏起搏器治疗。另外,如果患者必需服用的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又减慢心率,其本身的心跳又比较慢,这时可能也需要起搏器为心脏保驾护航。
治疗晚期难治性慢性心衰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起搏技术日新月异,心脏起搏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心跳缓慢的患者。部分起搏器还可以治疗难治性的慢性心力衰竭,通过双心室同步起搏来改善心脏功能。双心室同步起搏(简称CRT)能通过恢复左右心室的同步跳动治疗心脏衰竭。我国成人慢性心衰患病率约0.9%,估计全国心衰患者约万。药物治疗近年来进展较大,是心衰的基础治疗,但仍有疗效差或无效者,而心脏移植供体有限,费用高。起搏治疗发展快,是治疗晚期慢性心衰的有效补充手段。CRT型起搏器主要针对左心室大于55,心排血量低于35%,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心衰的病人,可以左右心室收缩不能同步,改善心脏功能更差,有效射血更少的一系列问题。
治疗快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起搏器技术对于严重缓慢性的心率时,可以及时挽救患者性命。CRT型起搏器对严重难治性慢性心衰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对于很多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不单要面临心衰的问题,还面临着突发的快速室性恶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风险,慢性心衰的病人30%左右死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难治性心衰的患者等易发生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高危病人,以及有遗传性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高危患者,需要安装特殊的带有复律除颤功能的心脏起搏器(简称ICD),防治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如果有更好的条件,建议安装CRTD,既解决治疗心衰问题,又能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03
安装起搏器后需要注意什么
装起搏器者应远离强磁场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电产品,如电动剃须刀、电视机、吸尘器、烤箱等都不会干扰起搏器的工作,患者可放心乘坐汽车和飞机等。但是要远离强力电磁场,如雷达站、高压变压器、电焊机、电磁机等;不宜用安放起搏器的那侧耳朵接打手机;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等。同时,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多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安装起搏器后不能忽视原发病的治疗。其实安装了起搏器的病人同样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因而不能麻痹大意,仍需按医嘱服用治疗原发病的药物。需提醒的是,安上起搏器的病人出院后,应随身携带急救卡,上面注明姓名、年龄、联系地址、起搏器安装日期和类型等,以防遭遇不测时,医生能随时了解起搏器的相关情况。
04
什么是起搏器程控与随访
起搏器植入之后并没有“完事大吉”。需要定期从体外用程控仪查看甚至更改起搏器参数。在植入起搏器之初,由于机器和人体需要一定的“磨合”,很多参数还不稳定,所以,要在短期回院随访。电极在心肌内完全长好,机器参数稳定大约需要8到12周,所以,前3个月一定要回院程控一次。
另外,每一台起搏器都有一张起搏植入卡,相当于起搏器的“身份证”,或者“保修卡”,在3个月以内,厂家会做好这张卡,送回到起搏门诊,患者来门诊的时候,可以凭出院小结来索取。
第一次随访之后,如果情况稳定,就可以每一年来一次了。也有的患者,粗心大意的,两三年才来随访一次。
但是!如果患者感觉异常,比如出现植入起搏器的皮肤上疼痛,颜色发红发黑,或者出现心慌等不适,可以随时过来程控随访。到了担保卡上的担保时间临近了,一定要过来看一次。
现在的起搏器,往往实际电量会远远长于担保期,所以起搏器的预估剩余电量还是应该以程控仪的读数为准,如果程控显示剩余电量少于一年,最好每隔2个月左右回来随访一次,如果随访中电量衰减很快,建议尽早更换,以免出现生命危险。
程控时,医师或者工程师会将探头轻轻放置起搏器上,不用脱衣服,也没有任何创伤。程控仪的计算机通过探头,就可以读取起搏器的数据。除了读取数字,还能测试起搏器的电极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更改起搏频率(比如原来最低设在60次/分,可以改为55或者65甚至70次/分),更改起搏器的工作模式等等。
此外随访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伤口问题:出院以后,起搏器的伤口通常都已经长好了。但是患者通常在起搏器术后一个月以内,可能会出现伤口不适的情况(如针刺、麻木等)。医生会看一看伤口,摸一摸起搏囊袋,如果没有发炎,一般根据具体情况简单对症处理即可。
电池问题:现在的起搏器都会对起搏器的电池寿命有所预估,该预估基于患者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而做出。根据剩余电量情况,起搏工程师会通知患者下次随访的时间。
疾病变化: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相当于植入了长期的24hholter,通过程控仪可以看到患者近期自身心脏疾病的变化情况。通常包括:患者近期起博比例、患者近期有否房性心律失常事件、患者房性心律失常事件时心室率情况等。特殊处理:现在安装兼容MRI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如果患者需要做MRI,就要来门诊,将这个特殊的功能打开,做完MRI以后,再将这个开关复原。带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如果发生过电击,要分析一下什么原因等等。
南阳医专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秉承“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以需要长期连续综合性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以及涉及多器官多系统需同时在几个专科就诊的慢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是各类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守门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