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对于起搏器右室电极植入部位的选择争论不断。基于此,研究者从项关于选择性植入部位起搏的研究中进行筛选,排除了病例报告、观察性研究以及仅仅评估不同起搏位点急性影响的RCT研究,最终对其中14项RCT进行了Meta分析,共计入组例患者。其中例患者植入于RVNA(非心尖组),例植入于RVA(心尖组),所有入选RCT随访时间至少2个月,最长个月。所有入选的RCT中,进行分析的患者仅限于完成随访的患者。数据分析显示,90%的试验组之间的VP%之间无差异。
?经过对入组的RCT的分析,随访结束时,非心尖起搏组的LVEF高于心尖起搏组。LVEF的WMD(加权均数差)为4.27%(95%CI1.15%,7.40%)。
为了确定基线EF值对随访结果的影响,研究者随后对基线LVEF进行了合并分析,结果显示LVEF的WMD:0.14%,(95%CI-1.06%,1.34%)并且没有异质性的证据(I2=0.0%,P=0.92)。
亚组分析显示,对六个随访时间长于12个月的RCT进行分析,非心尖组起搏相比心尖起搏组,LVEF的WMD:7.53%,(95%CI2.79%,12.27%),有明显异质性(I2=93.8%,P=)。在对基线LVEF≤40-45%的三项RCT进行合并分析,非右室心尖起搏组在随访结束时获得了更高的LVEF,(LVEF的WMD:3.71%,95%CI0.72,6.70;I2=0.0%,P=0.39)。在对基线LVEF≥40%-50%的五项RCT进行合并分析时,随访结束时两组间LVEF值未观察到显著差异(WMDofLVEF:3.38%,95%CI-0.62%,7.38%)。
通过对各项RCT的定性回顾分析显示,绝大多数研究中心尖起搏组的QRS波更宽。在其中唯一一项评估了两组间长期生存率的RCT,平均随访个月,非心尖起搏组未表现出更优的生存率。
通过最终进行Meta分析的14项RCT,研究者发现:
将右室电极植入于非心尖部,可以更好的保护LVEF。亚组分析显示,基线LVEF值可以作为非右室心尖起搏组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当患者的基线LVEF≤40-45%时,非心尖部起搏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LVEF保护。
尽管入选的RCT中,右室电极植入的部位未能标准化,非心尖起搏组也未能实现生存率的改善。但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非心尖起搏位点,对于LVEF的保护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基于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为更多的患者选择非右室心尖的植入部位,尤其是表现出射血分数有所下降的患者。
年发表的BLOCKHF研究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对于LVEF下降且起搏依赖的心衰患者,CRT疗法是一个有效治疗方案。在目前年ESCCRT指南仍然限定在LVEF40%作为CRT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于40%≤LVEF≤50%的患者的右室起搏位点选择,则显得更加重要。?
赞赏
人赞赏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