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速览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介入治疗的

医院开展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已达42例

年6月22日,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诊治与遗传咨询中心成功实施国际首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在该术式中,借助超声成像引导,将射频针经皮肤、肋间、心尖部室间隔,精准穿刺至室间隔肥厚部位,进行固定频率下射频消融,使室间隔局部心肌坏死、萎缩、变薄,以达到扩大左室流出道,缓解或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效果。手术过程不开刀,极微创,不出血,恢复快,能够明显减轻症状。

Liwen术式??是由医院超声医学科刘丽文主任团队首创,至年4月1日,已成功应用该术式为42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解除病痛。

Liwen术式??发展历程

医院成功开展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

4月5日,医院心内科杨萍主任团队成功完成吉林省首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射频消融术”。

本例患者为61岁女性,曾反复晕厥多次,是猝死高危患者,被诊断为“肥厚型隐匿梗阻性心肌病”。经全科室心脏病专家共同探讨,决定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应用“心腔内超声”,从心脏内部做超声检查获取肥厚心肌的影像,经Cartsound标测系统三维重建,精准定位,逐点对肥厚的室间隔局部成功消融,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诱发梯度)显著降低,梗阻得以解除,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

射频消融术,通常用于根治多种心律失常,近几年被证实可用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治疗。与开胸、切除肥厚心肌等传统外科手术和化学消融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可控,并发症较少,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精准、微创的治疗方法。

医院心内科开展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新疗法

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实施了首例弹簧圈栓塞冠状动脉第一间隔支治疗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患者为一名68岁男性患者,查心脏超声提示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室间隔最厚处达26mm,静息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40mmHg左右。在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冠脉CTA结果),该院医生团队制定了对该患者行经皮弹簧圈栓塞一间隔支(较大)的介入治疗方案。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无水酒精作为栓塞介质,术中溢漏造成的严重并发症风险仍是需要临床医生需要应对的问题。国际上近来研究发现,使用弹簧圈栓塞方法对相应间隔支进行精确定位栓塞,可以高选择性栓塞靶血管,避免乙醇反流或者毒性作用引起的手术并发症。

年3月28日,该院实施了首例弹簧圈栓塞冠状动脉第一间隔支治疗治疗肥厚型心肌病。首先穿刺右侧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情况以及相关的血管解剖位置。在使用相应导管测得左心室以及主动脉压力后,将指引导管送至左冠脉开口,将导丝送至冠状动脉第一(最大的)间隔支。随后,微导管循着导丝到达预定位置,予第一间隔支置入弹簧圈2枚,复查造影提示该间隔支血流明显减弱,患者出现胸部不适症状,提示弹簧圈成功阻断间隔支血流。该院第一例弹簧圈封堵间隔隔支治疗治疗肥厚型心肌病顺利完成。

术后一周后复查心脏超声发现室间隔厚度减为20m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降低到11mmHg,患者活动后胸闷、心悸症状明显好转,未再出现晕厥前兆现象。医院心血管内科将对该患者继续追踪观察。

经皮腔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此前,医院心内科团队曾率先在国内将栓塞微粒球应用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介入治疗。

与传统酒精消融法相比,微粒球不像液体酒精那么“勤快”易于流动,它的“懒惰”决定了它不会“到处乱跑”,仅会停留在目标血管内,减小了栓塞剂蔓延到其他心脏部位的风险,客观上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闭塞冠脉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梗死、收缩力下降,减轻流出道梗阻,从而减轻症状。而应用栓塞微粒球完全能达到这一治疗目的。

此外,这种栓塞微粒球渗漏风险比液态的无水酒精明显减少,与其他个例报道中所使用的弹簧圈、可吸收明胶海绵等栓塞介质相比,可避免持续性心肌刺激(弹簧圈)及溶解后的血管再通(可吸收明胶海绵)等缺点。

来源:医院超声科、医院、医院医务之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新闻网

相关阅读:

1.《HeartRhythm》: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或有新的理想术式选择

2.不开刀恢复快改善明显并发症少——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如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3.国内首例!医院张奇等用栓塞微粒球栓塞冠脉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号外:应一些读者呼吁,建了个群以方便交流。想加入可在后台回复“进群”。

赞赏

长按







































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
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bytx/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