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老长寿武学治癌探秘—3()
西药降压,慢性自杀
——西药降压的四大弊端
黎模苏
一、关于高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在主动脉测得的血流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最高值,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左心室暂停射血舒张蓄血,动脉中的血液靠血管扩张后收缩产生压力的动能和血液流动惯性的势能在动脉中继续前流,此时动脉内的压力迅速下降,在左心室舒张末期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俗称“低压”。
世界卫生组织年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规定,血压大于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mmHg=毫米汞柱)。实际上,不同种族和不同年龄的人的血压规律并不统一,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血压标准仅作为参照系较好。
西医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病症。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病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因某些疾病(如肾病)引发的血压升高症。
西医认为,高血压的危害表现为对心、脑、肾、血管等脏器造成缓慢损害,逐步引起全身血管和心脑肾的严重病理变化,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梗、脑溢血、脑梗、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高血压是进行性病变的不治之症,必须终生服药。
二、降血压西药
西医不能治疗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六七类降压药主要通过两种途经控制血压,一是减少血容量,二是扩张血管,从内外两个方面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一)减少血容量降压
1、利尿降压药
通过利尿排钠,减少血容量,使心脏排血量降低,减弱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而降血压。
常用制剂:①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②袢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③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喋啶)
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诱发痛风、高血糖、低钾,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不利于预防冠心病。
2、β受体阻滞药
心脏β受体被阻断后,心率减慢和心脏收缩力受抑制,心脏排血量降低导致血压下降;抑制肾素分泌,β受体阻滞药抑制了肾交感神经,使释放肾素的功能受到限制,适用于高肾素性高血压。
常用制剂:①普萘洛尔(心得安、萘心安、恩得来)②阿替洛尔(氨酰心安)③美托洛尔(美多心安、倍他乐克)
副作用:乏力、失眠、头晕、恶心、晕厥,诱发或加重哮喘,加重心力衰竭者的心衰程度,使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轻度增高,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二)扩张血管降血压
1、钙拮抗药
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钙离子与包括心肌、血管平滑肌在内的肌肉组织的收缩功能密切相关),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的收缩能力减弱,导致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力下降,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常用制剂:①硝苯地平(心痛定、利心平)②尼卡地平(脑卡平)③尼莫地平④尼索地平⑤地尔硫卓(合心爽、恬尔心)⑥维拉帕米(异搏定、异搏停、戊脉安)⑦苯磺酸氨氯地平(洛活喜、阿洛地平)
副作用:头痛、头晕、水肿、疲劳、失眠、恶心、心悸、腹痛等。禁忌:心力衰竭者不宜,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者不宜,末梢血管疾病者不宜,哮喘、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者不宜,心动过缓、传导障碍者不宜,精神抑制者不宜,拌有肾损害者不宜。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被抑制后,血管紧张素胺生成减少,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导致血压下降。
常用制剂:①卡托普利(开博通)②依那普利(恩那普利)③雷米普利④西拉普利(抑平舒)
副作用:头痛、头晕、疲劳、恶心、腹泻、皮疹,双侧肾动脉狭窄或仅有一个肾脏的单侧动脉狭窄的患者,有可能发生可逆性肾衰竭。可能有蛋白尿出现。
3、血管紧张素胺受体拮抗药
阻断血管紧张素胺的作用,扩张血管而降压。
常用制剂:①洛沙坦②颉沙坦
副作用:头痛、头晕、皮疹、胃肠道不适,肝肾病患者慎用。
4、α受体阻滞药
多为选择性α受体阻滞药。α受体被阻断后,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收缩作用减弱,能舒张静脉和动脉血管,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常用制剂:①哌唑嗪(脉宁平、降压新)②三甲氧唑嗪(三甲唑嗪)③特拉唑嗪(降压宁、高特灵)④多沙唑嗪⑤布那唑嗪
副作用:尿频、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皮疹等。第一次给药可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昏厥、心悸等。
5、直接血管扩张药
如肼屈嗪(阿比西林)、米诺地尔(降压定)等等。
6、其它类
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交感神经被抑制后血管扩张,如立舍平(利血平)、胍乙啶(依斯美林);
中枢神经抑制药,如甲基多巴(甲多巴)、可乐定(氯压定);因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
三、西药降血压的四大弊端
减少血容量的降压方法副作用太大。心脏病就怕供血不足,降低心脏排血量的降压西药会引发心脏病。所以,除少量使用利尿剂外,西医主要使用扩张血管的方法降压。扩张血管降压有四大弊端。(一)使血管脆化促使脑溢血爆发
服用扩张血管的西药后,血管侧压力减弱血压下降。但血管长期扩张,会产生丧失弹性的物理反应,加速血管的脆化,从而加大晚年脑溢血爆发的几率。我的一位同事的父亲,医院心脑血管病教授级专家,治了一辈子高血压病。他自己三十多岁就患高血压,服了近40年降压西药,最后血管脆化,71岁脑梗病逝。家母高血压,77岁脑梗病逝。服用扩张血管的降压西药,对中青年避免脑溢血或可有利,但长期服药导致血管脆化后,增加了老年脑溢血特别是脑梗(小脑出血,无法救治)的爆发率。
(二)治标不治本加速血管淤阻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复杂,中西医都说不清。但对部分中年和绝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血管堵塞致使血流不畅导致高血压是一个共同病因。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都会产生的血管进行性病变。血管淤堵不仅造成高血压,更严重的是会发展演变成脑梗和心梗。然而,西药扩张血管降压,使血管淤堵的恶化状况被掩盖,导致这种进行性病变越来越严重,进而在血管被堵塞70%以上时,患者产生一系列冠心病反应(心绞痛、胸背疼、喘不上气等)。最终西医只能放支架。但放支架后必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目前医学界已有定论,阿司匹林会导致大出血。我父亲就是服用阿司匹林后胃大出血多cc,送三○一抢救。不服用阿司匹林,网状支架周围会很快聚集脂类物质,进一步产生淤塞血管的粥样硬化。
(三)扩张血管药老化副作用严重
西药扩张血管降压主要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实现的。但西药无法只对准血管平滑肌这个靶器官,药力会作用于全身平滑肌。然而,人体大部分内脏肌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主要分布在体内中空器官的周壁上,在血管、支气管、胃、肠、膀胱、尿道、子宫、瞳孔周围以及毛发根等地方的肌肉都是平滑肌。年轻的体态特点是肌肉紧绷,年老的体态特点是内外肌肉松弛。松弛平滑肌,等于使这些内脏器官提前老化,副作用多与老化现象有关。如在胃,消化不良;在肠,便秘;在生殖系统,阳痿。50多岁的人服扩张血管的降压西药,产生60-70岁内脏松弛的衰老现象,这无疑是戗生的。
(四)西药伤肝肾产生各种病变
降压西药的说明书中都有损害肝肾的副作用声明。服用者多不在意,实际上肝肾的损伤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按西医的说法:
1、伤肝会引起:
(1)整体功能障碍,导致免疫力低下等全身性疾病;
(2)糖代谢异常,导致糖尿病;
(3)脂肪代谢异常,造成营养过剩、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
(4)维生素代谢异常,使皮肤粗糙浮肿和出血、夜盲、唇舌炎症、骨质疏松;
(5)激素代谢异常,皮肤小动脉扩张、蜘蛛痣、肝掌、脸色黝黑、月经失调;
(6)血清转氨酶增高,胆碱酯酶降低,易倦、乏力、思睡等;
(7)出现黄疸,眼睛、皮肤、巩膜、尿液、痰液、泪液及汗液黄染化。延误治疗,会发展成重度乙肝直至肝衰竭,同时伴随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2、伤肾会引起:
(1)畏寒肢冷:怕风怕冷,四肢手足甚至肘膝冰凉、神疲倦卧、少气懒言等;
(2)头晕无力失眠多梦:产生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3)哮喘:引起支气管哮喘、喘息气短、冒冷汗等;
(4)腰疼:腰膝酸痛、腰部乏力、难以弯腰或直立、足跟疼痛等;
(5)尿频:一般夜尿2次以上,严重者一小时一次;
(6)头晕耳鸣: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严重者导致耳聋;
(7)便秘:数日一便以及肛裂、痔疮等症;。
从中医角度论,伤肝肾后会导致多器官系统的阴阳不平衡,引发一系列疾病。
四、小结
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至于西药会引起哪些其它病变,则不在西医的考虑之内。我们再审视一下西医对高血压病危害的判断:
西医认为,高血压的危害表现为对心、脑、肾、血管等脏器造成缓慢损害,逐步引起全身血管和心脑肾的严重病理变化,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梗、脑溢血、脑梗、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高血压是进行性病变的不治之症,必须终生服药。
我们知道,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梗、脑溢血、脑梗的病因是血管堵塞,不是高血压。血管堵塞70%以上会产生各种冠心病反应,堵塞90%以上会产生心力衰竭、心梗、脑溢血、脑梗等。预防和治疗这些血液疾病必须从清理血管和血液这个病根入手,而不是瞄准降血压这个表象。至于肾衰竭就更不适于服西药了。长期服用伤肝肾的降压西药,只能加速肾功能衰竭,而不能预防和减缓肾功能衰竭。这些危及人命的可怕疾病原本和高血压没有因果关系。反倒是服用了降血压的西药,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到来和恶化。
至于为什么降压西药有诸多弊端的道理很浅显,但所有西医异口同声地说高血压必须终生服药降压?问题应该出在医学院的教材上。医学院的学生们被洗脑后人云亦云,不再进行辨证分析。至于为什么医学院教材都声称高血压必须终生服药降压,那就得从利益集团诸如大型国际制药售药企业那里去找寻原因了。
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除高血压头晕目眩反应较重的患者(中药治疗头晕目眩,效果明显),一般高血压患者不服降压西药为好,因为服药后对身体的危害更大。高血压可以通过六种方式调节:①合理饮食(少盐少油不过饱),②坚持有规律的运动,③起居有常(睡子午觉),④心态平和,⑤控制体重,⑥中药调理。即便短期内血压不降或降压不理想也无妨,这六点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