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目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非常广泛,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它们是调脂类药物的首选。
他汀类的临床应用:
1.调节血脂
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也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临床实验证明,对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效而安全,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2.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1)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的扩张功能,增加血流供给。
2)抗氧化作用,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使斑块稳定性增加。
3)抗血栓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来发挥作用。
增加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或者是斑块缩小。使得动脉斑块不易脱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的发作,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3.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4.肾病综合征。有依赖降低胆固醇的肾保护作用。纠正了因为血脂代谢异常而引发的慢性的肾损害。
他汀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1)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也会相应增加,胰岛素会促进肝脏等器官将多余的葡萄糖作为原料合成为胆固醇。而服用他汀药物后,转化为胆固醇的葡萄糖减少,因此,葡萄糖继续留在血液中,会影响血糖控制。
(2)肝损伤
他汀类引起的肝脏异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效应,表现为无症状性的剂量依赖性的肝酶水平升高,这与胆固醇降低本身有关,其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为10%。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发他汀、氟伐他汀都有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案例,停药2~3个月内可恢复正常;二是少有的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性或混合性肝脏损害,很少有急性肝衰竭发生。上述肝脏损害只在少数情况下发生。
(3)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记忆力
胆固醇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大脑含有身体四分之一的胆固醇。大脑中的这些脂质对形成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维持底层记忆和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除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外,也会降低大脑中的胆固醇,进而对记忆力和其他需要较高脑胆固醇水平的过程造成影响。
(4)导致肌肉无力
人体内缺少辅酶Q10会出现因能量不足导致的无力、背痛,也可能与心力衰竭及神经损伤有关。他汀类药物会导致体内合成辅酶Q10出现障碍。长期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尤其是已存在辅酶Q10缺失者,如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后,更易导致心肌病、横纹肌溶解、左心室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禁忌症:
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异常者不宜应用,有肝病史者应该慎重使用。
药物的作用也出现个人的差异性。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来判断。同时也应该从饮食注意。认为已经吃药,而饮食不用注意,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