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知道的,就是我们想说的!
Q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通过哪些检查评估心脏情况?A(1)心电图
包括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48h动态心电图(Holter)。
通过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协助诊断并提供病因线索,强烈建议所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研究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首次就诊时94%存在心电图异常,包括左心室高电压、病理性Q波及ST-T改变,只有6%心电图正常。
动态心电图主要用于监测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及类型,患者首次临床评估时行24-48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评估心源性猝死风险、ICD治疗适应证以及卒中风险。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快速、便捷及实时动态操作等优势,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的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几点:
a.测量心室壁厚度,评价心室壁增厚程度及部位,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b.评价左室流出道梗阻,对所有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测量静息和Valsalva动作时左室流出道瞬间峰值压力阶差,如50mmHg的有症状患者,建议超声运动负荷试验,检测运动诱发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反流。
c.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包括二尖瓣及瓣下相关结构,除SAM征象,其他结构异常如:二尖瓣叶拉长和乳头肌移位;左房扩大;心室舒张、收缩功能等。
(3)心脏核磁
是目前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最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评价心室形态和功能、评价心肌纤维化方面,克服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诸多限制。建议由在心脏成像及心肌病评估方面有经验的团队开展心脏核磁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解读。
(4)运动试验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主要监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是否存在运动血压反应异常,主要表现为运动高峰收缩压上升20mmHg或下降20mmHg,提示心源性猝死发生风险增加。
另外,通过超声运动负荷试验,能够筛查隐匿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客观评价患者心肺功能和治疗效果,对拟行室间隔消减治疗、心脏移植或机械循环支持治疗患者可以进行评估。
(5)冠脉造影术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
a.协助诊断:成年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情况,指导治疗。
b.指导治疗:年龄≥40岁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室间隔消减治疗前,应进行冠脉造影(或CT)检查了解冠脉情况(尤其是间隔支动脉解剖结构),确定治疗措施。
(6)左心室造影术
可以显示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形态,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压以及连续测量左心室至升主动脉的压力。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期形态呈“黑桃尖形”或“铲状",而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形态呈“沙漏形”或“哑铃状",可以鉴别。
(7)心内电生理检查
主要用于证实有持续或反复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预激的患者,建议电生理检查并行消融治疗。
(8)实验室检查
常规化验可用于评价心功能,如BNP或NT-proBNP水平的变化;或者评价心肌损伤,如高敏肌钙蛋白T或I水平的升高。
其他相关器官损伤的标志物,如: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肌酶及肝脏酶学变化等,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发挥一定作用。
编辑:贾凌梅
审核:陈亚丽
▌关于我们
医院心血管中西医结合内科以常见心血管病诊治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为工作重点,配备心内科专业医护团队,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单腔、双腔、ICD、CRT)、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微创治疗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监护与评估设备,为您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救治,全力帮助您解决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