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冠心病,发病原因和过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预防的措施。
通常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才会诊断为冠心病,低于50%的只能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就称为心肌梗塞(死),但心肌梗塞的发生与动脉狭窄的程度不是正比的关系。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的心脏病。
1.冠状动脉狭窄是怎样发生的?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血管,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在胆固醇的参与下,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损伤了动脉内膜,生成斑块,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动脉的管腔就会越来越狭窄,如果出现严重的狭窄,就会引起心肌缺血而产生梗塞。
2.动脉狭窄程度和风险
心肌梗塞是由于硬化的冠状动脉的斑块破溃脱落而引起,而动脉狭窄的程度与动脉斑块的脱落没有关系。临床上常见有动脉狭窄程度较轻的年轻人也会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而有动脉狭窄达到70%的老人,虽然平时有心绞痛症状,但是不会出现心肌梗塞,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3.冠状动脉阻塞可引起哪些疾病
(1)心绞痛
是冠状动脉阻塞常见的症状,常在进食过饱或劳累后发生,持续3-5分钟。在心前区或胸骨处。
(2)心肌梗塞
引起剧烈的胸痛,呈压榨样的濒死感,常放散至肩背部。
(3)缺血性心肌病
慢性阻塞引起,为左心室扩大,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严重会发生心力衰竭.
4.急性心肌梗死是怎样发生的?
冠状动脉是分布在心脏的动脉血管,主要供给心脏营养物质和氧气。由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可使冠状动脉阻塞而引起血流急剧减少或者中断,心肌就会缺血造成心肌坏死(程度不同),是冠心病的一种最严重类型。
坏死的心肌失去功能,影响心脏的收缩,引起心律失常以至心力衰竭,严重导致死亡。
5.急性心梗有哪些发病原因?
(1)主要原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不健康的饮食或生活习惯等都可引起冠心病,
(2)诱发因素
冠心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些诱因会促使动脉斑块破裂,出现心肌梗死,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寒冷、暴饮暴食、便秘者用力排便等。
6.临床症状
(1)主要症状
胸痛,位于心前区的胸骨后,常放散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手指,有时还向颈部、下颌部放散。胸痛一般不明显,表现为胸闷或者不适。明显的胸痛为压迫感、发闷感,也有的是烧灼感,严重的为刺痛感。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大多3~5分钟缓解,心肌梗死超过20分钟。
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酗酒等可诱发本病的发生,停止诱发因素即可缓解。有的需要口含或口服甘油三酯方能缓解。
(2)其他症状
A.头痛、牙痛或右上臂痛。
B.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
C.表现为极度疲劳、头晕、乏力和出冷汗,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D.突然晕厥。
E.猝死由室颤和心脏骤停引起。
7.冠状动脉阻塞的检查方法
(1)心电图检查
如果心电图有改变,有缺血的情况,要查缺血的原因,化验心肌酶,再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大小、结构、室壁运动。或平板实验。
(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症状,需要确诊治疗,就要选择这种检查。因为是微创检查,也是微创手术,所以就需要住院检查,且费用较高。
8.心肌梗塞的治疗原理
就是及时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缺血、缺氧心肌的功能。治疗方法从扩张冠状动脉、消除致病的阻塞物两方面进行,急性期以扩张血管和溶栓为主要治法。
9.心肌梗死怎样治疗?
就是要尽快地打通血管,解除梗阻,使血流通畅。
(1)溶栓治疗
就是用药物把血栓溶解掉,使血流通畅。静滴硝酸甘油,口服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制剂、他汀类药。
(2)介入治疗
把血栓吸出来,球囊扩张以后放支架。
10.预防心肌梗塞的关键问题
要想不发生心肌梗塞,关键的问题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是以胆固醇的脂质为核心,外包一层纤维帽。有的是“皮薄馅大”,容易破溃;有的“皮厚馅小”而不易破溃。斑块形成后就难以消除,要想避免斑块破溃和脱落,保持斑块的稳定性是关键的问题。
(1)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要积极预防和控制“三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这是最根本的防治办法。
(2)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运用降血脂药物对已形成的斑块进行加固。降脂药可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膜的代谢,还可抗氧化、抗炎性反应,使斑块脂质核心密度增大,体积缩小。对斑块破溃危险较大的,还需加用抗血小板药物。
李掌青年医药院校毕业,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五十余年,经验甚丰,教训亦有,每天与大家分享。
悠哉隐士让我们一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