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肥厚型心肌病也有基因突变的靶向药了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很多肿瘤患者最后的希望。遗憾的是,死亡率其实比肿瘤更高的心血管病领域,却迟迟未能出现如此有针对性的基因突变靶向药。直到年5月20日,Tenaya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该公司新药TN-获得了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orphandrugdesignation,ODD)。

TN-是一种潜在的治愈性、一次性、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用于解决由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

MYBPC3基因突变可使成年人及儿童的心壁显著增厚,进而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该基因的突变是HCM最常见的遗传原因,约占HCM患者总数的19%,仅在美国就影响了约,名患者。目前的治疗尚未解决潜在的遗传原因,尚不能解决疾病的所有症状,也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该公司公布的临床前数据表明,在严重的小鼠心脏疾病模型中,接受TN-(改良后的鼠源用药物)治疗后显著逆转左心室肥厚、心脏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缺陷。这种疾病逆转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在单次治疗后疗效维持超过一年,与未治疗组相比,具有更明确的生存益处,并且尚未发现其安全隐患。如果该药最终上市,可能是继Mavacamten之后HCM患者的又一福音。

肥厚型心肌病及其遗传机制

根据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CC)发布的HCM诊疗指南,HCM是专指一类由于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或肌小节蛋白相关基因变异,或病因不明的以左心室肥厚为表现的心肌疾病,需除外被证实为其它心脏疾病如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导致左心室肥厚的情况。

现阶段发现8个基因(MYH7、MYBPC3、TNNI3、TNNT2、TPM1、MYL2、MYL3和ACTC1)变异可导致HCM,而在中国人群中,MYH7和MYBPC3基因变异比例相当,共占所有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80%,因此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是HCM管理的基石之一。

最新的指南建议HCM患者的一级亲属(任何年龄都可以)可通过基因检测或影像学检查进行筛查。由于对家庭成员的筛查建议取决于检测到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报告的致病性应每2-3年重新确认一次。尽管HCM从遗传诊断到发病在家庭成员之间或不同家庭之间差异较大,基因型阳性但表型阴性(正常)的人群仍需要持续监测HCM是否发病以及是否发展至临床阶段。

参考文献

1.OmmenSR,MitalS,BurkeMA,etal.AHA/ACCGuideline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tientsWith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JointCommitteeo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JAmCollCardiol.Nov20,.

2.SupriyaShore,AHA/ACCGuidelinefor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KeyPerspectives.acc.org.Nov,20,.

3.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yfzl/10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