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存在于所有年龄组,有些人在出生时或者幼年时就已发病。和成人类似,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儿,可采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进行治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小儿患者并不适用。我们找了几位肥厚型心肌病患儿的母亲,她们的孩子均接受了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听一听她们的故事吧。
小姚37岁地区:山东
回忆是很痛苦的。
年,我的女儿两岁半,正是天真可爱的年龄。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她的心脏有杂音,第二天被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那天是6月1日。在此之前,我对心脏病的认知只是心脏上有个“洞”,补上就行了。哎,现在回想起来,我太天真了。
那年我31岁,觉得人生暗无天日。当时去上海接触到的很多医生都对我们说没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问医生可以手术吗?医生望着我们摇了摇头。我们期待能够找到好的治疗方案,但最后总是失望而归。
不久之后,我和老公带着女儿去了北京。经过一番周折后,一个朋医院(医院)见一见吴清玉院长。去的时候他恰巧不在,于是我们就把女儿的病历资料留给了他的助手。没想到,半个月后吴清玉的助手给我们回电了,表示只要孩子症状严重就可以做手术,没有年龄限制。
之后的半年,女儿的病情进展得很快,压差从刚发现时的30mmHg上升到了60mmHg,各种症状也随之而来,她经常会出现室上速心律失常,不能正常上幼儿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年。
我们还是对手术寄予了厚望。我大概是激进型的家长吧,觉得只要能手术,孩子就还有希望。
年春节过后没多久,我们医院,决定做手术。我的女儿双室肥厚伴双室流出道梗阻,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在术前检查评估阶段,我们特别担心医生把我们给拒了。如果不能做手术让我们直接回家,那就没什么希望了。幸好经过了多次讨论,医生下了很大决心,还是决定给她做手术。
年4月24日,女儿4岁半,接受了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主刀医生是吴清玉。
那天,把孩子送进手术室我就很伤心了,真得是生离死别的那种感觉。其实我心里挺矛盾的,我不知道孩子这次能不能跟我顺利回家。
由于病情危重,术后,我的女儿在ICU里呆了26天,期间很不顺利地出现过室颤、低心排综合征,几次病危。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等,等待她得身体机能慢慢恢复。我亲眼看到一个孩子,术后严重低心排,坚持了十几天,还是没能熬过去,人没了。
在住院部的那个环境中,感觉所有孩子的命运都交织在了一起。看到别的孩子没了,父母那种很伤心的样子,我自己也觉得特别伤心,就好像亲身经历了一遍。前几天我还在电脑上看到女儿住院时和几个小伙伴的合影,有些已经不太联系了。当时有的孩子已经没有了手术机会,医生让他们直接回家了。像这样的孩子,我现在不敢打电话问候,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住ICU期间,我们与女儿是完全隔离的。当时,每天下午四点钟有一个和医生碰面的时间,十分钟左右,咨询孩子的病情。我每天都盼着那十分钟,又非常惧怕那十分钟。我害怕和医生有任何交流,不敢听到医生说任何话。那种心情啊,真是难以形容。
我的女儿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最后很坚强很坚强地挺过来了。出ICU那天是5月20日,女儿出来之后说:“妈妈,我爱你。”当天晚上,她很虚弱地对我说,想亲亲妈妈。
医生告诉我们,以后会越来越好。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特别地欣慰。不管吃了多少苦,将来能够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回报。
在普通病房里又住了半个月后,女儿出院了。手术对她的帮助很大,如今术后四年,心脏的各项检查指标接近正常。之前我们担心手术经历会给她带来心理创伤,但她选择性遗忘,自动屏蔽了那段记忆。
现在女儿读小学二年级,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学习,比术前的生活质量好太多了,她很适应和享受她的校园生活。我曾经担心她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会不会有孩子因为她的疤痕孤立她、排斥她,现在看来孩子的心态比我好多了。虽然我偶尔也会担心她的未来,但是我觉得塑造好性格,将来她遇到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
有时候我觉得女儿是认为我们有能力照顾她此生,才来到我们家的吧。这件事后,我和老公的感情更加稳定,家庭凝聚力增强了。两个人刚走到一起时,还觉得各自是独立的个体,而这件事后,我们的命运是交织在一起的。孩子的事情只和我们两个人息息相关,对旁人来说无关紧要,旁人也体会不到我们的心情。
这段经历逼迫我迅速地成长起来,有些责任只能自己一肩挑。有人说我坚强,其实我不坚强,我也手足无措过,但那并不能解决问题。既然已经这样了,我只能面对现实。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以为自己能够选择,而实际上根本没得选,只能勇往直前。
未央42岁地区:江西
在发现孩子生病前,我觉得老天爷对我真是太好了。家境不错,有车有房,生了三个孩子,有儿有女。在外人眼里,我的家庭很幸福,但没人知道我们心底的痛。有时候感觉人生好像看不到希望一样,赚钱也没用。
年,我的小儿子在出生6个多月时发现心脏有杂音,医院,医生说的很吓人,表示他活不到三岁。
儿子发病后,我们全家去做了心脏检查。检查结果出来,我的丈夫和另外两个女儿也同样患有肥厚型心肌病。去年,我们做了基因检测,我的婆婆、老公、三个孩子、我老公的妹妹、我老公妹妹的孩子,都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
而后十年的日子里,我的老公和孩子们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我们感到非常无助和无奈,十年来,我们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认知也并不明确。直到年底的一天清晨,我的二女儿在学校晨跑时,突然倒下了。
虽然我一直告诫女儿不能跑步,但她很要强,还是班长,每天早晨,她都要带着班里的同学们晨跑。
当时二女儿的心跳已经停止了,幸好她的班主任懂心肺复苏术,医院之前,按压了二十多分钟。女儿在ICU里呆了四五天,总算是醒了过来。
第二年春天,我们带二医院,当时她15岁。医生们反复讨论,决定给她做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当时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症状也很明显。说难听点,如果再不进行干预就是等死。虽然我们心里很害怕,但手术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年3月7日下午,是我二女儿做手术的日子,主刀医生是来永强主任。术前,女儿始终没有表现出来害怕的样子,还笑着安慰我:“妈妈没关系,手术做完了就可以回家了,一切就都好了。”对我来说,最艰难的时刻是把孩子送到手术室门口,当时麻醉医生不让我进手术室,我哭着央求医生让我进手术室再陪她一小会儿,那一刻,女儿也流泪了。
术后第二天的下午,我和老公到ICU病房看了女儿,带了点米粥给她吃,她看起来很虚弱很虚弱。第三天上午,转入了普通病房。
一个星期后,女儿出院了。但毕竟做了这么大的手术,我们不放心,又在北京呆了一周,确定孩子情况稳定了才回家。休养了半年后,二女儿回到了校园。现在她身体恢复得很好,压差基本没有了,以前爬楼梯很吃力,现在能一口气爬上四楼。
我老公和大女儿的病情相对较轻,但小儿子的病情也比较严重。看到二女儿手术后情况比较理想,同年的暑期,我们带着年仅10岁的小儿子又去了北京。医院,王水云主任看了他的心脏检查结果后,建议做外科手术,认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容易出现危险。
年8月7日,也是下午,我的儿子接受了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主刀医生是王水云。有了上一次女儿做手术的经历,这一次,手术前我只把孩子送到电梯口,没敢去手术室门口,怕自己心里承受不了。手术成功了。第二天,我的儿子就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术前他经常会感到胸闷、乏力,现在很少有这些症状了。
自从女儿出现心脏骤停的状况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最害怕的就是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随便哪个老师打来电话我都特别特别害怕,生怕孩子们又出什么事了。手术之后,总算是看到了希望。以前那日子过得简直无法想象,暗无天日。
为什么我的三个孩子都遗传到了肥厚型心肌病?如果当初知道是现在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生三个孩子。其实我们很想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再生一个完全健康的孩子,但是我们已经有三个孩子了,不允许再生了。我老公的妹妹只有一个孩子,因为怕遗传,也不敢再生二胎。
现在我的二女儿读初中,小儿子读小学,去年开始我不上班了,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照顾两个孩子。我把大女儿送到了上海读国际高中,想让她把英语学好,以后送出国。我觉得国外的医疗更发达,以后会对她的病有帮助。
木槿38岁地区:江苏
五六年前,我的儿子在小学入学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那时候他6周岁。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以前我没听说过这个病,百度了一下,挺绝望的。
起初没什么症状,但后来他越来越不愿意走路,走不了几步就喊累,稍微动一动就会心跳加快。到了第三年,我的儿子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发展成了梗阻性的。我们当地的医生说:“孩子的病情发展挺快的,我们治不了,你们去北京看看吧。”
年,我们带孩医院,当时心内科和心外科都看了,外科大夫说需要手术,内科大夫不主张手术,说再看看,毕竟孩子小。我们一听不用手术,就如释重负地回家了。
年,我们又去了北京,医院的王水云主任,他看了孩子的检查结果后,表示需要手术,最迟不能再拖过一年。
我们又考虑了一年,到年暑假,孩子的爸爸做了决定,不拖了,做手术。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
年7月,我的儿子医院接受了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因为住的是成人病区,除了探视时间,家长不能陪护。孩子自己一个人住院,一个人打饭,一个人晚上在陌生的地方睡觉,他从来没有像这样离开过父母身边。
我的儿子说,上手术台前要把所有喜欢吃的东西吃个遍。其实他心里对手术这件事挺害怕的,但一直没怎么表现出来。直到手术前做冠状动脉造影时爆发了,大哭大闹了一场。当时我没在北京,他一直给我发信息说要回家。后来我到了北京,开导了他,他心情才变好了。
做手术那天,儿子很配合,没闹什么情绪。但是送他进电梯后,我哭得不行了,感觉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能替他受罪就好了。
手术做了四个小时,我们在手术家属等候区的小棚子里等得超级煎熬。术后因为伤口疼,加上用镇痛泵导致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孩子总是哭,对什么都不配合。他在病房里面哭,我就躲到外面哭。
一周之后,我的儿子出院了。在家休养了一个暑假,9月份开学就正常去学校上课了,没耽搁。现在他外表看起来和健康孩子没什么区别,走路也不费劲儿了,能经常骑自行车去同学家玩了。
他的老师曾给我看过一篇他写的作文,关于北京的,像流水账一样。大概意思是去了北京,看了天安门,北京很大,去医院看了病,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老师说,这孩子感情还是比较丰富的。
有一次下雨天,我送他去学校,他说喜欢下雨天。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下雨天不用上体育课,大家都不去操场了,我就不用一个人坐在那里了。”有一次,他的一个同学也做了个小手术不能参加体育课,就和他一起坐板凳了。他回家跟我讲的时候,看起来很开心。
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胸前的伤疤,术后,我的儿子不肯再去公共浴室洗澡。有一次,他的一个同学要看他的伤疤,他让看了。我问他:“同学说什么了?”他说:“没说什么,就说,哇!”
他还有个亲妹妹,比他小9岁。妹妹很健康,暂时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听天由命吧。
注:文中讲述者均为化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此文。
相关阅读:
1.焦点之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另一种人生面孔
2.患病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