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1(2):65-86.
前言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也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发生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首要原因。对HCM的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60年发展,如今在流行病学、遗传学、影像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展。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该病的认识已从临床水平进入基因水平。
我国目前尚缺乏HCM管理指南,10年前发表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涉及HCM内容,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为此,我们组织了专门从事HCM研究的专家分析现有资料,借鉴欧美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报告和科学声明以及专门针对HCM的专家共识和指南,并结合我国研究成果,制定本指南,旨在规范HCM的诊断和治疗,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决策。
本指南采用国际通用方式,对每种诊疗措施均标明了其推荐类别和证据水平分级:Ⅰ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Ⅱ类推荐指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Ⅱa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是适当的,Ⅱb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Ⅲ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证据水平A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由于HCM的随机对照研究很少,本指南中关于HCM的诊治建议大多依据队列研究和专家共识意见(证据水平为B级或C级)。
定义与流行病学
一、定义
HCM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现为左心室明显肥厚,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正常或缩小),需除外其他可引起心室壁增厚的生理因素、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1.患病率:
欧美国家普通成人患病率约为0.20%(0.17%~0.23%),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3倍。据此估算美国有至少60万HCM患者,欧洲HCM患者超过万。我国年10月至年2月在全国9省市(区)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人群粗患病率为0.16%,男性患病率(0.22%)高于女性(0.10%),年龄、性别校正的患病率为0.08%,以此估计我国HCM患者超过万。
2.发病率:
美国(年)和日本(年)研究结果显示,成人HCM发病率分别为2.50/10万人年和4.14/10万人年。此外,澳大利亚(年1月至年12月)和美国(年1月至年12月)调查结果显示,年龄10岁儿童和18岁青少年HCM发病率分别为0.32/10万人年和0.47/10万人年。
病因
HCM主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在青少年和成人HCM中,40%~60%是由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5%~10%是由其他基因突变或非遗传疾病引起,另外还有25%~30病因不明。
自从首次发现编码心肌肌小节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第1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以来,迄今已至少在27个编码心肌肌小节粗肌丝、细肌丝结构蛋白及Z盘蛋白的基因中发现与HCM相关的突变(个),其中,MYH7基因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突变是最常见的两种致病基因突变(占50%~70%)。这些致病基因的突变形式绝大多数为错义突变(约占90%),尤其MYH7基因,但MYBPC3基因突变形式多种多样。
与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相比,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患者发病年龄更小、左心室壁更厚,HCM及SCD家族史发生率更高。突变阳性患者往往存在更严重的微血管功能障碍和心肌纤维化。约5%患者存在双突变或多突变(至少2个相同或不同基因的突变),这些患者往往发病更早,表型更严重。
国内对汉族成人HCM患者采用直接DNA测序技术结果显示,3种常见突变基因MYH7、MYBPC3、肌钙蛋白T基因(TNNT2)的频率分别为26%~35%、18%~56%和4%~13%,其中2.2%~3.5%的患者带有双突变或多突变。
病理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
一、病理表现
1.大体病理学表现:
心脏重量增加、心室壁增厚、左心室腔变小和左心房扩大。
2.组织病理学表现:
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间质纤维化及心室壁内冠状动脉(冠脉)异常(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变小等)。
3.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肌小节结构异常、肌原纤维排列失去同向性和细胞器数量增多。
二、病理生理机制
HCM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多种相互作用的机制参与。
1.心室壁增厚:
多为不均衡的局部性增厚,位于室间隔上部、主动脉瓣下的心内膜,称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心室壁增厚是HCM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超声心动图是其首选评价方法。
2.心肌纤维化:
主要包括间质性纤维化和修复性(替代性)纤维化(即瘢痕)两种类型,此外还有小血管周围纤维化和丛状纤维化。诊断心肌纤维化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CMRI)是目前检测心肌纤维化首选无创影像学方法。
3.心肌缺血:
病因主要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导致氧供和需求失衡以及心室壁内冠脉结构异常引起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此外,部分患者合并冠脉肌桥及心外膜冠脉病变,也是心肌缺血的重要病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emission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