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有同事!”2月5日,武汉天河机场候机厅,一位年过五旬的女士突然晕倒,正在值机的西班牙心外科副教授EduardQuintana及时出手,一番心肺复苏后,拍着胸脯告诉对方,“医院找魏翔!”
据介绍,天河机场跪地救人的西班牙医生,此行来汉刚向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外科主任魏翔讨教心肌旋切手术,并欲向欧洲范围推广。该手术术式由魏翔团队全球原创,目前已取得全球近20项专利。下周,医院接受微创心肌旋切手术。
魏翔是谁?
他和他的团队何以“吸引”国外同行
不远万里前来“取经”?
一起来看看
武汉医生魏翔
如何用“中国方案”破解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这一世界难题
全球首创
突破传统手术术式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也叫“肥心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我国保守估计有-万的“肥心病”患者。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会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还可能引发猝死。
“我们只需要切除心脏里面很小一块心肌,真的需要大动干戈吗?”近60年来,世界上一直沿用由美国Morrow教授创立的室间隔心肌切除手术,它被认为是心外科最难掌握、也最难推广的手术之一。
其难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肥心病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因人而异,切多切少很难定量,高度依赖于术者的主观经验;其次手术视野非常狭窄,类似管中窥豹;最后需要将病人胸骨锯开15~20厘米,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一台手术下来至少要花上4个多小时,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恢复慢。
魏翔和他的团队不断自问,“能不能研发出一个器械从某个地方进去,把这块肉拉出来。这样手术不就大大简化了吗?”
核心成员、医院副主任医师方静清楚记得,年3月的一天晚上,他正在家里修改论文,魏教授亢奋地打来电话,“我想到了一个好创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肥厚型梗阻心肌病!”
第二天,两人泡在办公室就一些实施细节讨论热烈,魏翔边比画边激动,“好,你先申请一个专利!”方静说,“魏教授经常会突发奇想,临床上一旦遇到具体问题,他就会不断地去想解决方案。”在此之前,魏翔团队已经成功申请了5个专利。
数年磨一剑
与研发应用“死磕”到底
“这个产品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投入?”年4月的一天早上,加上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