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生理实战七人谈肥厚型心肌病室速,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379.html

经典临床病例抽丝剥茧解析身临其境讲解国际大师点评

课程由7位电生理手术例数超过的国内外优秀术者轮流担任主讲,通过回顾经典临床病例,从心电图解析、鉴别诊断、导管消融手术步骤等入手,一步步剖析各类电生理手术的要点和难点,帮助学员快速汲取要点精华,提升电生理术者的专业素养。

本期主讲

詹贤章教授

医院

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核心专家

本期点评

欧阳非凡教授

医院

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核心专家

语音为欧阳非凡教授点评

詹贤章教授讲解部分请看下方图文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4年余,再发1天于年4月13日入院。年10月因“肥厚型心肌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植入双腔ICD,长期服用AAD(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曾行心内膜消融失败。1周前心悸再发,因ICD电池耗竭行ICD更换;1天前再次心悸,心电图示室速,ICD反复放电(表1),出现“电风暴”现象。既往史无特殊。

于4月20日在全麻下行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术。

电生理检查

表1VT/VF发作及ICD治疗情况:

表1

分步解析:

ICD程控显示,从4月10日至20日,11天内共发生次室速,次室速经ICD超速抑制终止,10次放电治疗终止。导管消融术后第二天(21日),程控参数显示,未再出现室速。

图1入院时心电图

图1

分步解析:

此心电图为窦性心律(窦律),部分导联见病理性q波(红框内所示),提示左室侧壁存在纤维化、疤痕心肌。

图2心脏超声检查

图2

分步解析:

心肌肥厚累及双室,以左室为主,室壁厚度为12-22mm;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为1.0m/s。

图3心脏MRI检查

图3

分步解析:

左室增大,心肌弥漫性增厚,以室间隔明显;右室心肌亦见肥厚。

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35mm;右室舒张末期直径31mm。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重度反流。延迟扫描显示左心室各壁均可见多发强化(红色箭头所示),以心尖部明显。

图4/5心动过速时心电图

图4

图5

分步解析:

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aVR导联呈R型,提示心动过速为左室室速;QRS波时限大于ms,Ⅰ、aVL导联呈QS型,起始部激动缓慢,V2导联R峰时间ms,大于85ms,结合病史及MRI增强扫描结果(图3,近心尖部横切面见心外膜心肌纤维化),提示室速可能起源于左室侧壁心外膜。

标测与导管射频消融

此病例心律失常为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心动过速基质一般位于心外膜、心肌中层。ICD术后出现频繁放电治疗,根据最新指南,具有导管射频消融适应症。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符合心外膜起源室速特征,对照MRI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室速可能与左室侧壁近心尖部心外膜心肌纤维化有关。

在全麻下经剑突下行心包穿刺,为便于导管在左室外侧壁标测消融,采用后壁路径穿刺方法。三维Carto3.0系统指导下进行高密度标测及消融。

标测策略:(1)应用PentaRay多极电极标测;(2)在窦律下进行基质标测,标测晚电位(LP)激动顺序及电压情况,指导起搏标测;(3)诱发心动过速,若室速血流动力学稳定,则进行激动标测,标测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电位,判断室速的机制;(4)应用拖带技术,进一步验证折返环的关键峡部。

消融策略:(1)首先选择关键峡部消融(采用功率控制、盐水灌注模式),然后进一步针对LP进行基质消融;(2)消融前行冠脉造影及膈神经走形定位;(3)除关键峡部消融外,还消融异常基质。

消融终点的评价:应用消融前诱发条件于心室刺激诱发,不能诱发临床型室速为消融终点。

图6心外膜三维标测图(窦性心律下)

图6

分步解析:

窦律下于心外膜进行高密度标测(应用PentaRay多极电极),等时图显示(左图):左室侧壁中下区域可标测到延迟电位(LP,小黄色点标识),LP激动顺序为靠近心尖部LP激动最早(红色区域),低电压区内最晚(紫色区域);据文献报道,室速关键峡部多数位于窦律下LP中等程度延迟的部位,此三维标测图有助于指导窦律下起搏推测关键峡部位置(适用于室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例)。若起搏位于峡部出口位置,起搏的QRS波图形与室速QRS波形态最为相似;若起搏靠近峡部入口,起搏的QRS波图形与室速QRS波形态相似度最低。于峡部应用不同电压输出起搏,可能出现不同形态的QRS波,表现为多出口现象。

电压图显示(右图):低电压区位于左室中下外侧壁,与MRI显示纤维化区域相吻合,考虑此为致室速基质。

图7心外膜三维标测图(心动过速)

图7

动态传导图

分步解析:

临床型室速周长约ms,血流动力学稳定,故进行高密度标测,标测舒张期电位,等时图显示“红紫”相接,激动顺序连续,三维激动颜色从红色逐渐过渡至紫色,提示室速机制为折返,其折返环相对靠近心外膜,折返中心解剖障碍区为心外膜低电压区、疤痕,传导图显示双环折返共享一个峡部。

若激动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不连续,出现某种颜色缺失,提示缺失的激动可能位于心肌深层,而不在心外膜表层,表现为“3D”型折返环路。

图8拖带标测进一步验证折返环的关键峡部

图8

分步解析:

在低电压、碎裂电位区域(星形符号所示)进行拖带,QRS波未出现进行性融合现象,呈隐匿性拖带;刺激时间=激动时间(S-QRS=EGM-QRS),均为ms(红色横线所示),PPI=ms,TCL=ms,PPI≈TCL,提示此区域为折返环的关键峡部;S-QRS/TCL=43%,刺激位置位于峡部的中部。

图9关键峡部消融

图9

分步解析:

放电前先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消融靶点与冠状动脉的距离,通常需要两个不同投照体位显示确定;消融导管远端起搏刺激,标识膈神经走行(深蓝点所示)。峡部局部消融(深红色点所示),室速周长逐渐延长(周长延长14ms),室速终止,可见局部异常电位传出阻滞,最后未产生QRS波(最后红色单箭头所示)。

图10局部基质消融

图10

分步解析:

于关键峡部区域扩大消融范围(左图),消融后再次于窦律下进行高密度标测,结果显示该区域呈疤痕化、同质化(右图)。

图11消融效果的评价

图11

分步解析:

重复消融前诱发条件,S1/S1S2/S1S2S3不能诱发室速。术中自发或诱发7种形态的室速,于峡部及碎裂电位区域基质消融后,其他形态室速亦不能诱发,消融即时成功。

表2随访结果

表2

分步解析:

术后ICD程控随访两年,ICD未记录到室速事件,临床上无室速复发症状。

此病例消融随访两年未复发,未服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满意。

原因可能:

(1)临床型室速相关的基质偏于心外膜心肌层;

(2)关键峡部判断准确,消融功率较大(45W);

(3)除消融关键峡部致室速即时终止外,还进行基质消融,消融较充分。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基质多数位于心外膜、心肌中层,标测与消融前最好行MRI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基质情况,从而指导标测及消融。

一例左室Summit区起源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

一例罕见的AVNRT

一例Mahaim纤维介导的宽QRS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后间隔慢旁路参与的AVRT,如何处理?专家这样说

听说,看完点“在看”的人都很美哦?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bytx/7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