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外膜室速消融,没有不可能

6月4日,医院和重庆、吉林、哈尔滨、、浙江5个分会场,室速新境界·手术网络直播专题研讨会隆重登场。作为医院由马长生教授主持,他领导的年轻的电生理团队完成了3例极具代表性且复杂程度较高的室速消融手术演示,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专家观看了手术演示并积极互动。

第一例手术演示是一位79岁男性,反复室速发作。分析室速发作时心电图:和左后分支及左后乳头肌心电图有类似之处。结合病史:有器质性心脏病改变,发病年龄较大,对维拉帕米不敏感,不太符合左后分支室速(后者发病年龄轻、对维拉帕米比较敏感),更倾向考虑左后膈侧乳头肌基底部,不能除外膜起源。会场主持嘉宾董建增教授提问窦性心律下心电图提示后壁心肌梗死,核磁提示为典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表现、心外膜纤维化。通常纤维化病变和室速相关,但是本例患者室速的ECG形态似乎与基底段的纤维化灶不一致?带着这些疑问,由龙德勇教授担任第一术者开始了手术。

手术策略及操作过程:心室S1S刺激极易诱发ms的心动过速,室房分离,室率快于房率。然后应用CartoSound重建左心室,行左心室标测。穿刺动脉后发现,降主动脉重度迂曲,无法行逆行左心室标测。遂行房间隔穿刺,通过可调弯鞘将标测消融电极顺行放置于左心室。因为室速几乎为无休止性,激动标测得以顺利进行。室速发作时间隔面标测,局部V波之前无固定P电位出现,排除了左后分支有关的室速(FascicularVT);沿左后乳头肌标测时,局部V波均晚于体表QRS,排除左后乳头肌室速。继续标测时发现,基底段膨出的室壁瘤内膜面是左心室腔内标测激动最早的,但是不领先于体表QRS,而且心内膜拖带时均未获得与临床室速一致的QRS形态。考虑为心外膜起源,拟穿刺心包行心外膜标测。左侧位下心包穿刺,穿刺成功后放置标测消融电极于心包内。窦律标测见基底段侧壁低电压区及疤痕区,可见延迟电位。室速时,此处机械操作极易终止室速,而且难以再诱发。窦律下,绕疤痕、并针对其内部异常电位消融,直至异常电位完全消失。然后,反复程序刺激未再诱发任何心动过速。

图1室速发作时心电图

图2钆对比剂延迟强化序列(LGE)显示:左心室基底段侧壁延迟强化灶

图3心内膜及心外膜的标测图

董教授总结:这是一场难得的室速消融手术的教学示范,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此后两台ARVC室速、LVsummit室性早搏电生理手术由桑才华教授操作均获得成功,曾经几乎不可能的高难度室速消融成为现实,引发现场专家对术者技术策略和手术技巧的高度评价。

年,马长生教授带领的电生理团队开展了我国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并创立了一整套适合国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方法,协助全国30个省市医院开展手术。我国现代心电生理和起搏事业奠基人陈新教授曾称,正是该团队的锐意进取,使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前沿。二十载春华秋实,在当天长剑出鞘、技惊四座的,已是这个团队中意气风发的年青一代。心在线记者现场邀请马长生教授点评时,马教授颇多感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我们这一代的任务已完成,以后十年靠他们引领。他动情地说,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年轻人能如此准确安全地完成高龄复杂室速消融,收获全场赞叹,是新一代专家追求事业的转折点和新起点。真诚期望更多有志青年医师和学者不畏艰难,投身心脏电生理事业,把上一辈的事业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们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北京主会场座无虚席

各地分会场

特邀嘉宾点评病例

龙德勇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桑才华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北京主会场专家合影

术后专访

      

心在线在手术直播后第一时医院龙德勇教授。龙德勇教授表示,本场手术非常成功,实现了三个教学目的:演示了三维超声重建心脏解剖的过程;如何确定室速为心外膜起源;干性心包的穿刺。

1.通过三维超声重建左心室时,只需要将超声导管放置在右心室,所以左心室重建完全是在没有施加任何外力时实现的,这样避免了左心室导管操作时的碰撞及与腱索的纠缠,后者极易导致机械刺激性早搏,影响标测。三维超声完成左心室重建后,后续操作就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压力导管,无需X线透视。

2.器质性室速心外膜起源的比例高,提示心外膜起源指标有:心内膜最提前的V波也不比QRS波提前;此处拖带PPI较自发室速CL长;拖带或者基本频率起搏时产生的ECG与临床室速QRS不一致;心内膜标测时无低电压区;术前MRI提示有心外膜疤痕。而本例患者几乎符合上述所有特征。唯一不符合就是室速心电图。患者临床室速心电图提示出口邻近心尖部(V6呈QS型),与MRI所见病变部位不一致。分析与心肌病变后,心室激动方向及顺序不同于常有关。我临床上也发现,器质性心脏改变时(尤其Fallot四联症术后,心梗后),起搏标测时产生的心电图往往不符合我们通常的心电图定位规律。Fallot四联症术后的患者,在右室流出道起搏,下壁导联QRS主波方向往往是向下的。

3.心包穿刺在国内属于不常开展的技术。对于多数器质性室速,穿刺心包行心外膜标测及消融是必须的:ARVC约60%的室速与心外膜有关;我做过的肥厚性心肌病室速,最后发现都是心外膜起源的(心外膜纤维化);下壁心梗后室速,约70%存在心外膜纤维化。本例患者,术前虽然不倾向与基底段有关,但是也怀疑心外膜。所以,消毒铺巾时我们就做好了心包穿刺的准备,这样避免了术中临时准备造成患者移位及消毒不完全。与国内外其它中心不同,我们是在左侧位透视指导下穿刺心包。最初我也是在右前斜位透视下穿刺心包,后来马长生教授及董建增教授认为左侧位透视下穿刺更好。左侧位的优势是:胸骨剑突及膈肌最高点显示,心室前壁及后壁也能显示,容易控制穿刺针的角度。进入心包后,长导丝走行于心影边缘确定进入心包。

胸部及心脏三维CT图,右图为左侧位时,剑突,心尖及左侧膈肌最高点清楚显示,三者形成的三角区内仅有少许疏松组织,穿刺针通过安全

左侧位穿刺心包瞬间,由下向上造影剂显示的位置分别在三角内,间断后再显影为心包,继续推送显影为心包内。轻轻正压进针,少许造影剂

导丝部分达心影边缘,确定进入心包

专家简介

马长生,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心律分会介入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JCE,Europace,JICE,CMJ等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的编委。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临床实效研究,擅长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在国内最早开展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曾协助国内医院开展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培养了大批介入治疗专业人才。发表论文篇(其中SCI收录篇),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介入心脏病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和《心脏病学实践》等著作在国内有广泛影响。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专家简介

龙德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马长生教授心脏电生理专业团队主要成员。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北京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职从事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擅长心房颤动及各类室速及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曾应邀赴国内18个省市、80余家医学中心手术演示及现场教学。过去三年来,每年完成导管消融手术超过例,是国内个人例数最多的术者之一。两年来,成功开展了50余例干性心包穿刺及心外膜室速消融。第一作者在CirculationAE,JCE及PACE等世界知名心脏电生理杂志发表论著4篇,研究结果多次于HeatRhythmSociety(美国)及ESC(欧洲)壁报及口头演讲展示。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记者郭淑娟刘倩┆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治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dameikuang.com/bytx/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