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血培养和超声心动,这两种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标准诊断方式又各有局限。
一、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感染可造成瓣叶溃疡或穿孔,导致瓣膜关闭不全,还可影响瓣叶的韧性,形成朝向血流方向的瘤样膨出,若瘤壁穿孔则更加重反流。感染向邻近组织蔓延,可产生瓣环脓肿。主动脉瓣根部脓肿压迫冠状动脉可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二尖瓣瓣环脓肿近端可蔓延至左心房壁、房间隔或左心室,甚至更远。
病原体在血液中繁殖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繁殖产生抗体,可引起免疫介导的疾病如小血管炎、局灶型或系统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心包炎等。赘生物脱落后形成的栓子,经肺循环或体循环到达肺脏、脑、心脏、肾脏和脾脏等,引起相应器官的缺血或梗死,临床表现与栓子的大小、是否含病原体、阻塞的血管口径、器官的侧支循环是否丰富等有关。
小的栓子仅在尸检时才发现。栓塞较大的血管可导致器官缺血或梗死。感染性栓子可引起栓塞部位的局部感染,蔓延并形成脓肿;还可引起感染性血管炎或血管瘤,通常感染发生在脑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冠状动脉或肺动脉。
2.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最常见表现是发热,多伴寒战、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其次为心脏杂音,其他表现包括血管和免疫学异常,脑、肺或脾栓塞等。老年患者及免疫抑制状态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发热的发生率较低。
IE的临床表现:(1)新出现的反流性心脏杂音。(2)不明来源的栓塞。(3)不明原因的脓毒症(特别是可导致IE的病原体)。(4)发热(高龄、抗生素治疗后、免疫抑制状态、病原体毒力弱或不典型可无发热)。
发热伴以下表现应考虑IE:
①心脏内人工材料(如人工瓣膜、起搏器、置入式除颤器、外科修补片或导管等);
②IE病史;
③瓣膜性或先天性心脏病史;
④其他IE易感因素(如免疫抑制状态或静脉药瘾者等);
⑤高危患者近期曾接受导致菌血症的操作;
⑥慢性心力衰竭证据;
⑦新出现的传导障碍;
⑧典型IE病原体血培养阳性或慢性Q热血清学检验阳性(微生物学表现可早于心脏表现);
⑨血管或免疫学表现:栓塞、Roth斑、线状出血、Janeway损害或Osler结节;
⑩局部或非特异性神经学症状和体征;
?肺栓塞和(或)浸润证据(右心IE);
?不明原因的外周脓肿(肾、脾、脑或脊柱)。
二、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方法
1.血培养:这是诊断IE的重要方法,也是药敏试验的基础。血样本应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采集,检测流程见图1。
图1IE血培养微生物学诊断流程
如血培养阴性,IE的发生率为2.5%~31%,因此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并对预后造成重大影响。最常见原因是血培养前应用抗生素,建议停用抗生素并复查血培养,另一类常见的原因是病原体为苛养微生物等非典型病原体,易见于人工瓣膜、留置静脉导管、置人起搏器、肾功能衰竭或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血培养阴性时应调整检测方法(表2)。
表2血培养阴性IE的少见病原体检测
2.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对IE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0%~63%和90%~%,主要诊断依据为赘生物、脓肿及新出现的人工瓣膜瓣周瘘(表3)。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流程参见图2。
表3超声心动图对IE诊断的选择
图2超声心动图诊断IE的检查流程
3.组织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瓣膜或栓子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IE的金标准,还可指导药物治疗。电子显微镜检查敏感性高,但耗时且昂贵。直接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也可检测病原体,但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其诊断意义。
应对外科切除的瓣膜或赘生物进行组织匀浆并培养,以检测细菌种类。组织培养阴性的患者,PCR技术可快速可靠检测苛养及不可培养的IE病原体,原位PCR技术具有在组织切片上直接对病原菌定位、定性检测的优点,但组织固定后其敏感性可能会降低。
此外,PCR方法亦可用于检测血液标本中的致病菌,其阳性结果可作为IE的重要诊断标准,但在临床价值上仍不能超越血培养。
三、IE诊断标准及其局限性
推荐使用改良的Duke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1)血培养阳性:①2次独立血培养检测出IE典型致病微生物: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K族、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原发灶的社区获得性肠球菌;
②持续血培养阳性时检测出IE致病微生物:间隔12h以上取样时,至少2次血培养阳性;首末次取样时间间隔至少th,至少4次独立培养中大多数为阳性或全部3次培养均为阳性;③单次血培养伯纳特立克次体阳性或逆相IIgG抗体滴度1:。
(2)心内膜感染证据:①心脏超声表现:赘生物、脓肿或新出现的人工瓣膜开裂;②新出现的瓣膜反流。表2血培养阴性IE的少见病原体检测
次要标准:(1)易发因素:易于患病的心脏状况、静脉药瘾者。(2)发热:体温38℃。(3)血管表现:重要动脉栓塞、脓毒性肺梗死、霉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4)免疫学表现: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5)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标准或缺乏IE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明确诊断需满足下列3条之一:(1)符合2条主要标准;(2)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3条次要标准;(3)符合5条次要标准。疑似诊断需有下列2条之一:(1)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1条次要标准;(2)符合3条次要标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
文章节选自“中国心血管病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