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华伟教授团队发文报告了该院39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的长期治疗效果。
随访结果表明,高危ARVC患者易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够有效终止此类患者的实行心动过速或室颤,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可靠的方法。
研究人员回顾收集了-12至-09期间医院所有植入ICD的ARVC患者的资料。共纳入39例ARVC患者,确诊时平均42岁,其中33例(84.6%)在ICD植入前出现过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中位随访4年期间,3例(7.7%)死亡,其中1例患者为猝死,另外2例患者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和脑梗死。
随访期间,共有28例(71.8%)患者分别经历过的ICD恰当治疗事件,ICD恰当治疗事件的中位数为7次。15例(38.5%)患者ICD植入2年后仍旧出现室性心律失常,ICD共记录到10例(25.6%)患者共出现36次室颤,12例(30.8%)患者共出现次室性心动过速。5例(12.8%)患者首次ICD恰当治疗出现在ICD植入后2年以上。ICD植入到首次ICD恰当治疗事件的中位随访期为13.9个月。12例(30.8%)患者ICD植入后共出现过30次电风暴,其中7例(17.9%)患者在ICD植入超过2年后经历过电风暴。
共有6例(15.4%)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过ICD不恰当治疗,但这些患者均经历过ICD恰当治疗,不恰当治疗的原因包括:窦性心动过速5例(12.8%)、房颤1例(2.6%)、电磁干扰1例(2.6%)。
研究人员还发现,无广泛胸前导联T波倒置(TWI≥V1~3)的患者更容易在植入早期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出现心室穿孔、囊袋感染、电极导线故障等并发症,6例(15.4%)患者因电池耗竭进行ICD更换。
作者强调,“ARVC患者病程差异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复发贯穿于疾病的各个阶段。对于既往有过持续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作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措施中,植入ICD是最为可靠的心脏性猝死预防措施。”
来源:殷康,华伟,丁立刚,等.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长期随访结果.中国循环杂志,,32:.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医院心内科工作了58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好